活性氧響應性材料 向腸炎部位精準投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 通訊員黃琪奧)3月17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消化內科教授陳磊團隊聯合陸軍軍醫大學教授張定林首次提出,活性氧響應性納米材料能夠把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精準傳遞到腸道炎癥部位,有效緩解腸炎癥狀,為炎癥性腸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策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
陳磊介紹,炎癥性腸病是一種反復發作的胃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通常表現為腹部脹痛、腹瀉和便血,病情加重時甚至會出現消化道狹窄、消化道穿孔等。該病遷延不愈、不易根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前,科研人員圍繞炎癥性腸病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顯示,與常規消炎藥相比,含有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的藥物雖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開發安全、低副作用的藥物用于炎癥性腸病臨床治療成為攻堅重點。
“大量研究顯示,炎癥反應過程往往伴隨著過量活性氧的產生。我們就想到,是否可以采用一種響應活性氧的材料,把藥物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精準傳遞至腸道炎癥部位。”陳磊說,他們與在藥物遞送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研究經驗的張定林合作,制備出一種由α-環糊精和4-羥甲基苯硼酸頻哪醇酯組成的納米材料,該材料具備活性氧響應和清除特性。
團隊以急性和慢性腸炎小鼠為實驗對象,探究該材料對炎癥的治療功效。研究過程中,團隊把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與活性氧響應性納米材料相結合,制備了新的納米藥物。陳磊說,當他們把這種新納米藥物注入小鼠體內后,發現新納米藥物能被“點對點”準確投送到腸道炎癥部位,并能通過調節免疫細胞的比例和重塑腸道菌群,最大限度地緩解腸炎癥狀。
他們還在實驗中發現,通過此類方式投遞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能減少程序性死亡配體-1蛋白在其他器官的非特異性分布。這有效降低了該類蛋白藥物的副作用,為治療炎癥性腸病提供了新方向。
隨便看看:
- [醫療健康]修正藥業鹽酸伊托必利片通過一致性評價
- [醫療健康]為什么劉莊彬老師會從事美業10余年?
- [醫療健康]成都祛疤醫院哪家強?20年祛疤老字號,就選成都軍建醫院
- [醫療健康]經過6輪調整,累計744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 醫保藥品信息哪里
- [醫療健康]璀璨之星,閃耀山城 | 德美顏&中華醫學會第十九次醫
- [醫療健康]正漢互聯網醫院跑出慢病管理加速度
- [醫療健康]鐘友明:如何利用骨架平衡打造健康之美
- [醫療健康]透過訊飛醫療招股書,我們發現了AI醫療的秘密
- [醫療健康]我國科學家研發高通道神經探針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 [醫療健康]為什么精神服務開始受到渠道商青睞?——撰記天下受民政部門邀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