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冬日忙種羊肚菌
初冬時節正是羊肚菌播種的最佳時期,連日來,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毛堂鄉店子街村豐陽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羊肚菌基地,社員們正忙著進行旋耕土地、播撒菌種、裝營養包等作業。
“去年我帶頭試種了60畝,效益很不錯。在村委的鼓勵下,今年4個大戶和105戶小戶也開始發展這項產業,目前全村羊肚菌大棚1000多座,總面積達355畝。我們成立了合作社,從大棚搭建、菌種選擇、播種到日常管理,再到收獲收購,都有技術骨干全程跟蹤指導服務。”店子街村黨支部書記張高鋒介紹。
據了解,為搶抓秋收后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今年8月份以來,毛堂鄉對照縣委產業考評細則,組織專人逐戶、逐地塊對全鄉18個村擬定的主導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核實。針對發展規模、帶動戶數不達標的村,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各村積極找差距、補短板,金匯、毛堂、太子河、店子街4個村共計新發展羊肚菌600余畝。
羊肚菌作為一種珍稀食用菌,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鮮美的口感,深受市場青睞。有著多年羊肚菌種植經驗的大戶陳勝華介紹,“人工種植羊肚菌的生長周期約120天,鮮菇畝產量在1000到1500斤之間,按照每斤40元到50元的市場價計算,平均畝產值可達5萬元以上。”
冬種正當時,田間“菇”事多。從毛堂鄉店子街出發,驅車沿著上荊路向西北行駛約30公里,來到了“一腳踏三省”之地的淅川縣荊紫關鎮。只見荊紫關鎮羊肚菌生產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當中,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工人們也干得熱火朝天。
荊紫關鎮今年通過引進龍頭企業、鼓勵大戶種植、村集體發展等方式,全鎮種植羊肚菌2000畝,每畝投資1.5至2萬元,搭建大棚3000余座,安裝并配套實施水電路等其他附屬工程,將帶動400余名周邊群眾實現就近務工。目前,大部分羊肚菌基地建設已完成土地平整,正在進行大棚搭建。據介紹,荊紫關鎮將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加強產銷銜接,拓寬銷售渠道,讓羊肚菌大棚變為農民的“致富棚”。
渠首冬日暖,奮進正當時。除毛堂鄉、荊紫關鎮外,在淅川縣的倉房、老城、盛灣等鄉鎮,群眾也正利用冬閑時間,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大力發展羊肚菌產業,把種植羊肚菌作為增加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截至目前,淅川縣已建成3個羊肚菌種植示范基地,帶動群眾種植羊肚菌3000余畝,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種植經營模式,群眾參與積極性得到大幅提升。
“下一步,淅川縣將進一步提升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規模化、綠色化、市場化水平,把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引入‘一村一品 ’發展大格局,推動特色產業提產量、增效益、創品牌、占市場,帶動更多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淅川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嚴國良說。(李雪山 劉雅霜)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