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會展業如何“展”翅高飛?
會展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之一。今年以來,各類展會在線下全面復展,各地辦展參展熱情高漲。會展“熱”,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融融暖意和強大韌性。據省會議展覽業協會統計,今年前10個月,江蘇共計舉辦會展活動524場,是去年全年的兩倍。作為展會大省的江蘇,該如何提升辦展水平和能級,在激烈競爭中“展”翅高飛,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強勁引擎。
聚焦產業特色 持續打造會展優勢品牌
江蘇臺記者尹美又:“為期4天的2023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閉幕了。探討行業熱點、集納前沿技術、促進產業合作,此次大會成果豐碩。立足江蘇、面向世界,經過8年精心打造,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正越辦越好?!?/p>
此次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吸引了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的390多家展商參展,世界500強和行業代表企業超過40家,規模、能級、展品數量,均創歷屆之最。越來越強的號召力,一方面源于江蘇的主場吸引力。全省正以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為牽引性抓手,打造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政府支持、企業活躍,展會正當其時。另一方面,展會本身也在不斷升級,在展示新技術、新產品、新趨勢的同時,也推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簽約,投資總額達1231.7億元,讓參展商們收獲滿滿。
江蘇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福存說:“這些年,通過參加智能制造大會,我們了解了行業比較前沿的一些技術,也形成了很多合作的機會,基本上每一屆大會都有十幾家廠商跟我們建立鏈接?!?/p>
正因為會展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的特征。江蘇各地都在集中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展會,以展聚力、以展興業。今年以來,無錫的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南京的中國(南京)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常州的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暨國際工業裝備博覽會,蘇州的全球人工智能產品博覽會等等都辦得有聲有色,從數量到展覽面積再到規格水平都呈現出拔節向上的強勁態勢,為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匯聚全球資源要素、加強產業鏈協同聯動提供了支撐。
如果說“強而精”是大型展會的發展方向,那么“小而美”則是中小展會的必然選擇。進入年末,位于南京玄武湖畔的新莊國展中心,食品展、茶博會、房車展等特色主題展會接踵而至,人流如織、商流如潮。
俄羅斯拉德米爾貿易公司工作人員瑪蒂娜說:“我們在中國開了很多商店,所以我們現在在找批發的客戶,江蘇市場非常大,所以我們經常參加展會?!?/p>
中法合資高博中貿國際會展集團董事長杜磊說:“今年是五年以來最忙的一年,展商的參展熱度遠高于往年,我們的觀眾大概是5萬專業的采購商經銷商,大巴車來了100多輛。”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董事長陳曉東說:“國展中心除了展會外還立足多元化發展,一邊辦展會一邊引進商業旅游業態,利用展會的人流量做商業旅游,白天辦展會,晚上潮消費,在玄武湖畔打造了一個小而美的會展旅游綜合體。”
培育豐厚土壤 提升會展能級和競爭力
辦好一個展,帶活一條鏈,提升一座城,展會的溢出效應十分明顯。有專家測算,會展收入與其帶動的相關行業收入之比能達到1:10,會展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可極大提升經濟“景氣度”、城市“繁榮度”。因此,全國多地都在發力會展經濟,杭州提出打造“會展之都”、成都出臺“會展業促進條例”、廣州加大力度鼓勵會展企業落戶……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江蘇會展經濟發展迅速,但由于缺乏使領館資源和“世界500強”總部機構資源,加上展會服務能力不足、市場化辦展能力較弱等因素,導致區域性會展中心城市影響力還不夠,國際性、世界性品牌展會還較少,可以說是“有高原、無高峰”。因此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舉全省之力打造一些家喻戶曉的龍頭大展,對重點展會給予宣傳推介、資金扶持等指導和幫助。還要用好市場無形之手,鼓勵經營主體承接政府舉辦展會,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通過頭部展商更好整合供需兩端、產業鏈條。同時,還要依托江蘇的開放優勢,聚焦新興產業、新興市場,著力打造境外展會品牌,助力江蘇企業“揚帆出?!?。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經濟貿易系教授馬野青說:“江蘇實體經濟發達,進出口和內需市場廣闊,具備會展經濟發展的豐厚土壤。一方面要本著長三角一體化精神,積極支持上海會展中心城市地位;另一方面要積極整合全省資源,通過全省一盤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省會展品牌,并鼓勵各地根據自身產業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全國性、區域性會展業務,避免同質競爭,確保會展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尹美又 陳忠耀 羅聰懿 亓晨 俞銘義 帥瑩 任龍祥 編輯/趙黎靜)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