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前10月降低企業成本近千億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胡誠
企業一開門,每天的用能、物流、人工、通關……處處要花錢,樣樣是成本。企業都希望,能省一分是一分,熬過寒冬就是春。
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全省累計降低企業用能、物流、中介、通關等成本956.5億元,真金白銀釋放出強烈的穩預期信號,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減負持續發力
降本效應不斷疊加
2023年,湖北急企業之所急,陸續推出“服務市場主體16條”“服務市場主體接續政策30條”“降低企業成本33條”“降低外貿進出口成本17條”等針對性強、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大禮包”,千方百計為企業減負擔、增活力。
稅費優惠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是最直接有效和公開公平的惠企政策。今年以來,我省財政部門不斷加大宏觀政策支持力度,實打實支持企業發展。
摩擦一號汽車科技(仙桃)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精高檔轎車剎車片的企業,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2021年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由于產品大量出口以及研發支出多,公司很需要這方面的優惠政策。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享受出口退稅,退稅率13%,且退稅材料即報即退,此外還享受研發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
省財政廳動態調整政府性基金項目清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清單,減少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各地也積極行動起來。在襄陽,到目前更新了14次收費目錄,涉企收費13項,政府性基金5項,比首次公開的目錄數目分別降低74%和50%。在黃岡,全市主動減免和降低收費的行業協會商會數66個,通過減免、降低、規范收費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484.26萬元。在十堰,涉企保證金項目由原來的10項減少到7項,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收取比例由不超過政府采購合同金額的10%降低到不超過6%。
多項政策“組合拳”不斷加力,減稅降費以及退稅緩費的效果顯著。我省涉企保證金項目由23項壓減至12項,成為全國涉企保證金事項最少的省份之一。據省經信廳披露,今年1至10月全省累計降低企業成本956.5億元,其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683.26億元。1至9月新增各項貸款6232億元,同比多增411億元,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另據省市場監管局初步統計,截至2023年10月,我省已檢查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金融領域、水電氣等公用企業、交通物流領域以及其他相關涉企收費領域的單位5437家,查處違規案件118起,罰沒款1455.85余萬元,為企業減負5331.11余萬元。
利好送到手上
企業少跑路專心謀發展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公司是用電大戶,在今年夏季用電高峰期,供電公司主動給公司提出了降低電費的方案。
原來,今年6月全國推行兩部制用戶電價新規,兩部制用戶的電價由容需量電價和電量電價構成,華星光電是按需量計費的用戶,如果每月每千伏安用電量達到260千瓦時以上,當月需量電價就可九折優惠。
今年,國網湖北電力持續開展大走訪活動,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邊走訪邊分析用電大戶的用電情況,發現華星光電5月每千伏安用電量是259.54千瓦時,很接近享受優惠的條件,遂主動向企業提出優化建議。
按照供電公司的建議,華星光電調整了生產方式,讓用電量做到月度均衡,6月、7月便減少電費160多萬元。供電公司還向企業宣傳分時電價政策,幫助企業進一步挖掘降本潛力。
像這樣主動為企業省事、省錢,湖北各地各部門做了很多。如全省全面推行企業開辦“210”標準服務,即企業開辦“‘一表申請、一窗出件’2個環節,1個工作日內辦結,零費用贈送一套印章”。截至目前,累計為新開辦企業贈送印章超79萬套,費用合計約2.1億元。
推動54大類122項改革在全省試點先行,減環節、減次數。在全國率先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惠及企業204.08萬戶。“一業一證”改革行業拓展至25個以上,累計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超6萬張。在中部率先試點推行“樁基先行”,推進分段許可分段施工改革,297個項目實現單體驗收。加快推進“跨域通辦”,15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省時、省心、不費力,企業更愿意在湖北開創一番事業。省經信廳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湖北省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283家,總量達19153家,均創近年來新高。全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達到678家,占全國總數的5.58%,位居全國第7位、中部第1位。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我省將圍繞已出臺七個行業穩增長方案,積極開展減負工作,切實為穩增長提供保障和支撐。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