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超430億斤
本報全媒體記者李耀文
贛南臍橙品牌價值連續9年居全國水果類第一位;去年前11個月全省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4%,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回首2023年,江西農業農村現代化穩步推進,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夯實基礎。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日前,省委書記尹弘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守底線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江西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不斷提升江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以前是比誰家種得多,現在是看誰家種得好、生產效率高。”為適應發展需求,豐城市種糧大戶張俊杰一直在變:從“江西省種糧大戶”到“新型職業農民”。2023年,張俊杰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插秧機培訓師,重點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機插比例不高的問題。
不單是農民在變,我省農業農村部門也主動應變、堅守底線:建設省級糧食綠色高產高效行動項目縣24個;集成推廣良種、良田、良機、良法、良制配套技術;推進“噸糧田”創建……2023年,全省糧食作物畝均單產388.3公斤,每畝比上一年增產8.4公斤,增長2.2%;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超430億斤。
守底線,必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我省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幫扶項目資金的帶動作用,用發展的辦法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全南縣金龍鎮水口村村民陳定榮怎么也想不到,60多歲還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為助力水口村發展,全南縣引入江西自然之星公司在該村建設蔬菜基地,近三年先后安排11個項目資金2884萬元,壯大優質項目,基地種植面積由500畝擴大到6300多畝,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據省鄉村振興局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已通過項目資金培育帶動經營主體5.27萬個,帶動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發展29.66萬戶,帶動就業19.89萬人。
優產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
平時作為廢料的米糠,經過現代化工藝,變身為植物油酸、硬脂酸、糠蠟多款產品,價值翻了幾十倍,江西省天玉油脂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從賣原料向賣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產品轉變,并獲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江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不僅是天玉油脂,一批在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優勢龍頭企業在江西快速成長,農業產業化多項指標進展超預期:2023年底,全省營業收入超億元農業龍頭企業有望達到851家,比去年新增97家;招引8家全國頭部企業入贛,提前完成頭部企業數量達到5個目標;預計2024年可新增加工型龍頭企業50家以上,提前一年完成指標任務。
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作為農業大省的江西,農業產業鏈條深度還不夠,精深加工發展相對滯后。“我們將進一步推進全省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著力從生產端、加工端、流通端、供應端、市場端同步發力。”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我省將把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作為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的首要任務。
促蝶變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古村,按照農業即景觀、產業即業態的思路,引入國內文旅行業資深企業十里芳菲團隊建管運營釣源古村,喚醒了鄉村沉睡資源,村內的谷倉改為了咖啡屋,實現了古村新蝶變。近日,釣源十里芳菲又被認定為全省五星級休閑鄉村民宿。“環境好了,游客越來越多,我們創業和就業更便利了!”村民歐陽玉蘭高興地說。
不過,我省鄉村建設與鄉村產業結合不緊密、與鄉村文化結合不深入等問題依然存在。
和美鄉村建設,規劃先行。當前,我省農業農村部門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著力打造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目前,全省15.8萬個自然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看不準類”等五種類型,完成規劃編制比例達75%。
省長葉建春指出,要結合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高標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持續壯大農村經濟,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培育時代新風,以鄉村振興實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策馬揚鞭逢盛世,鄉村振興正當時。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