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多措并舉鋪設殘疾人陽光就業路 2023年新增就業7000余人
我區全面實施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持續拓寬殘疾人就業增收渠道,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殘疾人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記者1月10日從自治區殘聯獲悉,去年我區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5686人次,城鄉新增就業7046人,完成率位列全國第一方陣。目前,我區實現金融助殘縣域全覆蓋,發放信用貸款2748筆、1.7億元,帶動3020戶殘疾人家庭就業增收。
為幫助殘疾人朋友應聘,這幾天,石嘴山市的馬明福在寧夏2024年“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現場跑前跑后,義務引導細致周到。“工作不好找、找了不穩定,一度是我憂心的事。自治區出臺了支持困難群體就業的政策,在有關部門和中介機構的幫助下,我進入了一家企業從事保潔工作,干的都是力所能及的活,每月工資按時入賬。”馬明福說,作為政策受益者,他和殘友們趁輪休到會場服務,希望能為更多殘友求職提供方便。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注重統籌規劃,強化兜底保障,持續優化完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不斷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以及殘疾人組織助殘就業行動,著力推動殘疾人高質量充分就業。各地各部門通過打造“助殘愛心亭”、開設“助殘愛心攤位”,助力2274名殘疾人實現就創業。閩寧兩省區攜手打造的隆德縣“托養+輔助性就業”助殘新模式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向全國推介的36個典型案例。全區11個鄉鎮(街道)啟動“殘疾人之家”建設試點,因地制宜建成“殘疾人之家”14個,讓殘疾人在安居康復的同時,能在家門口就近工作。
通過積極推進陽光助殘小康計劃,我區扶持1638戶農村殘疾人家庭發展各種產業,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至4000元;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受益人群達20余萬人次。永寧縣楊和鎮東全村黨支部書記馬吉榮表示,東全村通過種植草莓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帶動63名殘疾人享受年終分紅。“除了殘疾人補貼,我們可以就近到村集體溫棚務工或入股溫棚,另外獲得一份收入,讓生活更有保障。”該村中重度殘疾人納文明說。
“目前,我區為7.09萬名農村就業年齡段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賠付率達77%;完成4145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為8411名殘疾人提供托養照護服務;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91.2%。”自治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組織實施的“重塑未來”“能力重建”“集善樂業”等慈善助殘項目,已救助困難殘疾人3.52萬人次。 (記者 朱立楊)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