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激揚大飛機事業
記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
從2015年“總裝下線”、2017年“飛上藍天”,到2022年首架“正式交付”,再到2023年“實現商飛”,C919大飛機每一個重要時刻的背后,都有許多青年奮斗的身影。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業部主任李青,正是其中之一。
沉穩、踏實,是李青給人的第一印象?!澳軌驈氖麓笮蜕逃蔑w機總裝工作,在C919研制一線奮戰,我深感責任重大。”李青深耕大飛機項目10多年,從一名基層工藝員成長為技術帶頭人、部門負責人,他不斷提升工藝技術和管理能力,見證了國產大飛機事業的發展,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
邂逅大飛機
為何與大飛機結緣?“我從小就喜歡飛機。”小時候,李青就向往著能夠飛上藍天。“我家附近有個青少年航模制作培訓機構,于是我就近開始學習航模制作?!崩钋嗷貞洠菚r的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參與研制的大飛機真的翱翔在藍天上。
大學期間,李青讀的是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作為航空迷,他從大一開始便與幾位同學組建了航模協會。“我們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參與的項目是航空模型載重打靶競賽。”回想起從翼型設計到真機制造試飛,再到參與比賽的經歷,李青至今都難以忘懷。
“在大學學習專業知識,讓我對這一領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興趣也更加濃厚了?!崩钋嗾f,聽到老師說我國航空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幾十年差距時,他下定決心要為航空事業發展作貢獻。
2009年,李青畢業后進入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在現場工藝一線,和ARJ21飛機裝配技術打交道。“這一行業對專業性要求很高。很多專業知識搞不懂,有些工作不知道如何做,只能不斷學習、不斷鉆研,向公司里的前輩請教?!彼f。
成百上千份圖紙、各種技術文件,需要一份份消化,談何容易。但李青生來就有一股子倔勁兒,“越是難干的工作、挑戰性越高的工作,我越要干出成績!”
盯數據、跑現場、看問題、查資料……李青逐字逐句琢磨十幾份工藝文件,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逐步解決了裝配過程中的難題。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負責ARJ21飛機第4架機的全機水平測量工藝工作?!崩钋嗾f,接到任務后,他不斷確認生產計劃,在跟產過程中配合指揮員做好指導工作、與設計人員保持溝通。
“那是我第一次完整跟進項目,對生產制造鏈條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李青說,作為一名工藝人員,除了要掌握工藝文件的編制優化,還要熟悉公司的體系、職能、資源,熟悉生產運行的過程。
“干起工作來,就會發現自己的技術不夠用,需要多學習。于是,碰到問題就查資料、看書,就想多學點知識和技術,做好自己的工作。”李青說。
2010年,李青主動報名成為第一批外場試驗隊員,參與飛機試驗試飛工作,跟著ARJ21飛機“萬里追冰、千里追風”,嚴苛的試驗,讓他對飛機研制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嚴謹求極致
說到飛機裝配,李青總是侃侃而談。“我沒有什么竅門,就是憑著對技術的興趣,花時間研究,不懂就請教同事和專家?!?/p>
飛機裝配這樣的工作,需要極致的耐心和細心。他時刻將“精心、精益、精品”的理念銘刻于心,始終堅持嚴謹的工作態度。
“精準度再高一點”,是李青對自己的要求。工作中,他常常為了突破一項技術難題反復做試驗。“只有精益求精、一步一個腳印,對自己‘斤斤計較’,才能不斷攻堅克難。”他說。
他帶領團隊建立起嚴格的商用飛機裝配質量管理體系,嚴控生產過程,順利通過中國質量協會星級管理現場評審,獲得“現場管理五星評價”。他創設了“產品安全日”,開發職工質量檔案數字化管理系統,力爭將人為質量故障率降至最低,消除重復發生質量問題的概率。
為提高工作效率,李青提出建立生產現場早晚會、現場聯合辦公等多種工作模式,協調解決裝配現場難題。
始于熱愛,成于堅守。李青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積極投身急、難、險、新項目。無論是遇到技術難題,還是面對新技術新方法,李青都全身心地鉆研,逐漸練就真本事,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技術精湛、工藝掌握全面的技術人才。
創新不停歇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承擔了C919大飛機等機型的總裝集成、復合材料研發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飛機維修與交付等任務。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也是在這一年,李青調任C919飛機型號一線工作。
剛接到任務時,他既興奮又擔心:“能參與國之重器的生產制造,我感到責任重大;但又有些忐忑――自己能做好嗎?”
據介紹,C919大飛機總裝工作大致可分為機體結構裝配對接、飛機系統功能件安裝調試、系統測試等環節。
爬貨艙、鉆機頭,盯現場、忙生產,作為現場主抓生產的負責人,這位“85后”青年骨干儼然已是一位型號裝配“老兵”,對飛機裝配熟門熟路。用李青的話來說,10多年時間,自己已經把工藝、生產、試驗試飛保障都干了一遍。
“現場是最好的老師。不到生產現場就沒法掌握第一手資料,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李青認為,理論與實踐之間,橫亙著很多復雜的工程問題。實驗室研究可以只考慮有限的變量,而到了生產現場,面臨的問題可能就是成百上千個。理論和實踐脫節,既搞不好研究,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飛機在哪里,辦公地點就在哪里?!?走上管理崗位后,李青依然常常深入一線,熟悉、精通生產線各崗位裝配內容,幫助現場員工解難題、克難關。
作為一名有著精湛技藝的老師傅,李青非常重視對青年人的培養。他的團隊相繼培養出“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周琦煒、中國技能大賽“中國商用飛機技術能手”張景瑞等一批青年技術人才。他說:“培養出越多的青年骨干,就會有越多的生力軍投身我國民航事業。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新進來的年青人都培養成一把好手。”
2023年,他帶領團隊累計完成5架C919交付機的制造。目前,C919飛機的訂單已達1000多架。面對飛機模塊化、節拍化生產的關鍵任務,李青帶領事業部全體員工快速響應,建立起嚴格的商用飛機裝配質量管理體系,嚴控生產過程,保證產品質量。
從ARJ21到C919,從上海本部到試驗外場,從2016年被評為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到2024年獲得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面對榮譽,李青始終保持謙遜:“大飛機是長期的事業,需要安下心來、專心致志。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難題要攻克,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向著更高目標努力拼搏。我們要一茬接著一茬干,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大飛機事業發展的新篇章?!?/p>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