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票”“注水”“退票難”等問題頻出 江蘇省消保委呼吁完善退票規則 提升消費體驗
本報南京訊 近年來,文娛演出市場呈現蓬勃生機和活力,消費者觀看演出熱情持續高漲。然而,圍繞文娛演出市場的消費維權問題也頻頻出現。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針對演出市場亂象,呼吁完善退票規則,提升文娛演出消費體驗。
前不久,江蘇省消保委針對文娛演出市場消費投訴及輿情進行專項分析。據江蘇省消保委投訴部主任傅錚介紹,目前,文娛演出市場主要存在4個方面問題:一是退票手續費高,同樣的歌手不同的城市退票手續費可能不一致,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二是虛假宣傳或誤導消費者的現象存在;三是部分門票可能會存在遮擋視線,出現“柱子票”的情況;四是黃牛倒票的現象存在,擾亂市場秩序。
對于演唱會“柱子票”問題,江蘇省消保委投訴部工作人員表示,當前部分演唱會存在有較大視野盲區的門票,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整體體驗感不佳。這種視野存在嚴重遮擋的情況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因為消費者在支付價款時,預期得到與價款相對應的服務,但是“柱子票”與消費者所支付的價款不匹配,消費者沒有獲得公平的交易。如有相關情況,經營者應當提前告知消費者,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除了“柱子票”,還有消費者表示,部分演唱會涉嫌虛假宣傳,也就是存在“演出注水”現象。在一些演唱會的前期宣傳中,主辦方以大篇幅宣傳演出明星吸引粉絲,而到了實際表演中,卻采取“拼盤注水”的方式,讓未宣傳的演出人員占用較多表演時間,不少消費者感覺上當受騙。前不久,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的視頻顯示,在4月30日舉辦的一場演唱會上,退票聲此起彼伏。不少消費者反映,在購票時只看到這場演唱會有3位歌手,但實際演出中,還有樂隊、演出團體等前期未宣傳人員“拼盤注水”。傅錚表示,相關行政部門在審批時可加強前端內容審核,通過召開監督指導會或者行政指導會的方式,要求主辦方和平臺的宣傳頁面和實際內容相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文娛演出市場的維權難點和維權高發環節,集中在演出前的退票環節。傅錚介紹說,主辦方對文娛演出需要設立合理的有梯次的退票政策,但是由于退票政策都是由主辦方來確定,不同的演唱會主辦方不同,所以退票政策可能不一致,有些退票手續費達到50%甚至80%,對消費者來說不公平、不合理。另外,同樣的歌手,由于不同城市主辦方不同,制定的退票政策不一致,對于購票的消費者來說會產生一定的誤解,不清楚購買不同的場次退票費可能會不一致,這對于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是一種侵害。
為避免“黃牛”倒票等問題,目前演唱會推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因此演唱會的票無法轉讓和轉贈。而很多演唱會門票售罄后馬上關閉退票通道,即使在演出前許多天申請,且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也無法退票;有些同意退票的,退票手續費也高達幾百甚至上千元,讓確實無法到場的消費者不得不承擔高額經濟損失。傅錚表示,主辦方或者經營者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形式,不給消費者一些特殊選擇的機會。有些消費者的確是因為某些不可抗力無法到場,主辦方應該提供一種友好協商的方式,盡量為消費者減少損失。
針對消費維權較為集中的退票問題,江蘇省消保委建議,可以參考鐵路12306的相關規則。目前,鐵路制定的是全國統一的售票規則,一共是四檔,且最高的退票手續費為票價的20%。同時,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個適用于全行業的合理、科學、統一的退票規則,在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又能不損害經營者的合法利益,真正激發市場的消費活力。
(薛晶晶)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