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藥材撬動百億元大產業
眼下,在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藥田里,正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隨著挖藥機緩緩入地又抬起,一顆顆黃芪根破土而出,在田間地頭堆積如山訴說著豐收的故事。
“合作社去年種了300多畝黃芪種苗,現在到了采收季節,我們最近租了30臺機器,雇了200多人,預計半個月左右能完成采收。”喀喇沁旗久源農田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玉豐說。
據了解,2023年,喀喇沁旗僅黃芪種苗基地就達到8萬畝,銷售種苗5萬噸以上,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作為北方地道藥材產業發展樞紐,喀喇沁旗種植藥材總面積穩定在12.5萬畝以上,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種植40余萬畝。
位于喀喇沁旗牛家營子鎮的內蒙古中蒙藥材標準化生態產業園負責人李樹民說,目前,產業園的交易大廳、研發中心和展示中心已投入使用,倉儲物流區正在加緊建設,已入駐52家企業,預計5月份正式開市。
“項目建成后,能夠帶動周邊地區藥材種植新增20萬畝,年吞吐藥材交易量超100萬噸,交易額達50億元以上,將赤峰地區中蒙藥材全產業鏈發展注入強勁引擎。”李樹民說。
據了解,作為全國重要中蒙藥材種植基地,赤峰市種植中蒙藥材已有300余年的歷史,地產北沙參、桔梗、防風、黃芪等地道藥材20余種,素有“中國北沙參、桔梗之鄉”的美譽。
如何讓“一株草”擎起中蒙藥材這個大產業?赤峰市立足中蒙藥材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種植藥材、加工藥材為基礎的中蒙藥材產業,加快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為了打破傳統中藥材“散、小、弱”壁壘,促進廣大農戶“抱團式”發展中藥材種植。赤峰市翁牛特旗立足實際,通過“內培外引”等方式,引進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持續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動能。截至目前,全旗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9萬畝,產量達3600萬斤,總產值達2.2億元。
方法行之有效,成果令人欣喜。2023年,赤峰市全市中蒙藥材種植面積達55萬畝,產量27.82萬噸,其中,桔梗和北沙參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70%、85%。
豐富的藥材資源,為赤峰市發展中蒙藥材產業提供了先決條件。走進赤峰榮興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批批加工好的中藥材正經過裝袋、稱重,不斷轉運倉儲室。
“公司年加工生產各類中蒙藥材飲片達8000噸,產品暢銷全國,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年銷售額達1.5億元。”赤峰榮興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榮說。
榮興堂藥業是喀喇沁旗率先進行中蒙藥材飲片加工的企業,也是赤峰地區中蒙藥材龍頭企業,它的興旺昌盛是赤峰市不遺余力發展中蒙藥材產業的有力實踐。
赤峰市瞄定從“一粒良種”到“一味好藥”再到“一個百億元級產業”的目標不放松,積極推進品種選育、品牌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全力以赴助推中蒙藥材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據統計,赤峰市規模以上中蒙藥材加工企業達21家,生產的中藥飲片、中藥材、中成藥、蒙藥達120多種,產值達到84.77 億元,小小“一株草”正在撬動百億元級醫藥大產業。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