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節能降碳十大行動
●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中國政府網5月29日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圍繞能源、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用能設備等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部署了節能降碳十大行動。《行動方案》提出,穩妥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有序建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加快建設綠證交易市場。
專家認為,《行動方案》以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設定細化目標,提出針對性任務舉措,對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目標、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明確具體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202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2.5%左右、3.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8.9%左右,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盡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約束性指標。
《行動方案》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部署了節能降碳十大行動。其中,在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電低碳化改造和建設;非化石能源消費提升行動方面,大力發展儲能、微電網、虛擬電廠、車網互動;交通運輸節能降碳行動方面,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車購買限制,落實便利新能源汽車通行等支持政策。
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劉瓊認為,《行動方案》準確把握全社會能源消耗主要環節,系統部署節能降碳十大行動,以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設定細化目標,提出產業結構調整、用能結構優化、工藝技術提升、節能降碳改造、用能設備更新等針對性任務舉措。與此同時,將節能降碳改造與擴大有效投資、老舊小區改造、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有機結合,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促進節能降碳,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高能效的新興產業,充分發揮節能降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呂文斌看來,《行動方案》部署十大節能降碳行動,完善節能降碳機制,強化能耗、排放、技術等標準牽引,對努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目標、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健全市場化機制
為推動各項任務有效落實,《行動方案》提出了健全制度標準、完善價格政策、加強資金支持、強化科技引領、健全市場化機制、實施全民行動等6方面工作舉措。
在加強資金支持方面,《行動方案》明確,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積極支持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推動擴大有效投資。鼓勵各地區通過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節能降碳改造、用能設備更新、能源和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提升。落實好有利于節能降碳的財稅政策。
發揮綠色金融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節能降碳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健全市場化機制方面,《行動方案》提出,穩妥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逐步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方式。對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實施碳排放配額管理。有序建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夯實數據質量監管機制。加快建設綠證交易市場,做好與碳市場銜接,擴大綠電消費規模。
“節能降碳既有公益特征,也要遵循市場規律。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節能降碳。”呂文斌表示,推進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穩妥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有序建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加快建設綠證交易市場,健全節能降碳市場化機制,有利于激發企業節能降碳的內生動力。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