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施農業保增產促增收
當前,為實現農產品穩產保供和滿足市場多樣化、優質化消費需求的目標,各地區各部門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在基本農田規模有限的情況下,這是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現代裝備與創新科技緊密結合的必然結果,也是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向更廣闊的國土空間要食物、向更廣泛的自然資源要食物的必然要求。
現代設施農業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為動植物生長提供相對可控的環境條件。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有助于糧食增產,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打造鄉土特色品牌。其在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同時,也促使當地農業生產方式向精細集約型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拓展農業生產空間領域,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多項政策舉措,日光溫室、植物工廠、集約化畜禽養殖、陸基和深遠海養殖等設施農業加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00萬畝,70%左右的肉蛋奶產品以及超過50%的養殖水產品由設施養殖提供。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正在加速產業化,并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各地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建設農業強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資金支持力度較弱、技術保障不到位、產銷有所脫節等問題,已經成為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生產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必須緊緊圍繞這些瓶頸,堅持問題意識和目標導向,加強協調聯動,加大要素供給,形成工作合力,以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業發展水平的整體躍升,讓農民更多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讓增產走上快車道。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起部門協同、省部聯動,省負總責、市縣落實、各方參與、共同建設的新時代設施農業發展機制。各地可成立科學有效管用的工作機制,統籌解決現代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合理規劃建設用地,引導科研單位、企業、農戶等參與主體協調發展,為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優化資金保障。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設施建設和優化升級。此外,還應通過積極開展招商工作、鼓勵金融機構貸款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到現代設施農業中。
保證技術支撐。圍繞生產各環節推進技術創新、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為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全流程提供保障。立足相關的產業前沿問題,組織科研單位和企業合作開展科研攻關,爭取盡快在機械化、智能化技術裝備以及設施作物生產栽培、貯藏加工等方面有所突破,通過技術進展推動現代設施農業走高效集約的綠色發展之路。
強化產銷對接。發揮市場導向作用,積極引導企業參與現代設施農業產銷對接體系建設。鼓勵農村兩委、鄉村能人帶頭搞設施農業,形成合作社經濟,避免小農戶生產的無序性。在此基礎上,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這一生產經營模式,以更好掌握市場需求和生產節奏。強化品控,通過加大宣傳及創新線上線下營銷方式,打造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通過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餐飲店、超市、街道辦等消費主體有效對接,讓現代設施農業相關的優質農產品產得好、賣得好。 (作者:付勝南 來源:經濟日報)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