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瓜發苦不要吃
導讀:
夏季,味道清淡的葫蘆瓜受消費者歡迎。不過,個別地方因食用苦葫蘆瓜導致食源性中毒的情況也偶有發生。國家健康科普專家、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山西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景民提醒消費者,苦葫蘆瓜毒性較大,不能食用。單位食堂加工制作葫蘆瓜時,也應謹防有苦葫蘆瓜混入。
程景民解釋說,葫蘆瓜又名瓠瓜、瓠子、蒲瓜等。葫蘆瓜含大量糖分、蛋白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味道清甜,所以又被稱為甜葫蘆瓜。但是,如果葫蘆瓜生長過程中受異常氣候或土壤等因素影響產生變異,就會攜帶苦味基因。苦葫蘆瓜含有較高的堿糖甙毒素,受熱不易破壞分解,誤食數小時后(潛伏期一般為0.5到7小時)會發生口干、頭昏、惡心、乏力、嗜睡等癥狀,嚴重者則會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絞痛、腹瀉、脫水,甚至帶有膿血等類似于中毒的癥狀,更為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死亡。
一般來說,苦葫蘆瓜的外表凸凹不平,而甜葫蘆瓜的表皮則比較光滑。通常,人們從正規超市購買葫蘆瓜,碰到苦葫蘆瓜的概率不大。煮熟的葫蘆瓜如發現有苦味,應立即停止食用,連同鍋里的其他食物都棄掉,以防食物中毒。
如不慎誤食苦葫蘆瓜,且出現惡心、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接受治療。目前,類似情況尚無特效治療藥物,醫院采用的多是催吐、利尿等方法處理。網絡上流傳的諸如“喝蛋清”等解毒方法,建議不要嘗試。其他常見的黃瓜、絲瓜等葫蘆科食物,如發現有苦味,也應立即停止食用。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