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了痔瘡怎么辦?陜西清可譽醫藥有限公司這樣說
你得了痔瘡怎么辦?
痔瘡是一種常見疾病,醫學解剖學把肛管直腸交界處的組織稱為肛墊,當肛墊發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團塊,出現墜脹、疼痛、出血或脫出、嵌頓等不適甚至痛苦的臨床表現,稱為痔病,就是我們俗稱的痔瘡。經多年研究及循證醫學證實,痔的發生、發展主要有以下機制:
1. 肛墊下移學說 醫學解剖學把肛管直腸交界處的組織稱為肛墊,肛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①末梢竇狀靜脈,即動靜脈最細分支的吻合,竇狀靜脈淤血是內痔產生的解剖學基礎;②結締組織;③平滑肌和彈性纖維,它具有固定竇狀靜脈和結締組織的作用。肛墊有精細控便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疏松地附著在直腸末端平滑肌壁上,排便后借其自身纖維的收縮作用,縮回肛管內。但在直腸壓力增高、腹瀉、便秘、肛管直腸感染以及生化因素和年齡增大的影響下,肛墊可以發生出血、增厚、脫垂。
2. 靜脈曲張學說 直腸上、下靜脈叢的血管壁薄弱、表淺、支持組織少,并且黏膜下組織疏松,加之直腸上靜脈匯入的門靜脈系統無靜脈瓣。在這種條件下,長期存在腹壓增高,如慢性便秘、咳嗽、前列腺肥大、妊娠等因素影響,則容易發生靜脈回流受阻,出現痔靜脈叢的淤血、擴張、迂曲形成內痔;另外肛隱窩及肛腺感染也可引起靜脈的炎癥,使靜脈失去彈性并擴張成痔。
3.飲食結構和生活行為方式 如果食物中的粗纖維含量低,使得大便干硬,出現便秘的癥狀,便秘使痔組織承受過多應力,使痔組織脫垂。干硬的大便還能損傷局部組織,引起出血。如果食物中含纖維素多,大便松軟,容易排出,所以痔的發病率低。普遍認為如廁習慣和排便方式可影響痔病癥狀的進展,一些患者每天用很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比如坐在馬桶上玩手機、看書,這使得痔組織承受更長時間的應力。而腹瀉和腸道運動增快也會起到相同的結果。
高齡對痔的臨床癥狀而言是一個獨立的影響因素,組織學證據表明痔的支持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支持作用逐漸下降,從而導致痔織脫垂。重體力工作者,經常提重物的人,會引起腹壓升高,引起或加重痔瘡癥狀,有人建議應該在提重物時挺直后背以減輕該動作對痔組織的重力效應,并減輕靜脈回流障礙。婦女妊娠后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后期,盆腔的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回流,容易誘發痔瘡。還有學者認為痔的發生與職業、氣候、運動以及個人的情緒有關。痔瘡的反復發作,給患有痔瘡的人帶來很多煩惱和痛苦;而沒有痔瘡的人,當然不希望患痔瘡。
針對痔瘡的發病機制和引起痔瘡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
1、加強體育鍛煉,避免持續保持同樣的姿勢。特別是從事久坐、久站、活動量較少的工作的人,更應該積極、經常的參加體育活動,從而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減少盆腔充血,改善痔靜脈回流,同時促進胃腸道蠕動,起到促進大便通暢的作用。平時可以進行提肛(縮肛)運動,每日1~2次,每次3~5分鐘。
2、防止便秘,保持大便柔軟通暢,養成規律排便習慣,縮短排便時間。這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平時要多飲水,機體水份含量高可以軟化腸道內的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吃含粗纖維素多的食物,能增加大便容積,促進腸蠕動,對習慣性便秘者更為適宜;有排便感時不要憋著不排,因為這樣最容易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不要看書報、玩手機,縮短排便時間,不要久蹲不起,不要過分使勁用力,排便時久蹲或過分用力,可以使痔靜脈從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引起或加重痔瘡癥狀。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每天定時排便,排便會較順暢和排得干凈。
3、保持肛門部清潔干燥,及時治療肛門和大腸炎癥。如發現有大腸和肛門部各種炎癥疾病,要及早治療,以避免長期腹瀉、排便不規律及炎性分泌物刺激肛門直腸,引起痔靜脈的充血和擴張。
4、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飲酒。少量進食這類食物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如過多使用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飲酒較多,不僅對胃腸有刺激,而且還可以導致肛門直腸血管充血、擴張,排便時出血、疼痛等。
5、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過度勞累。現在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業余生活豐富,網絡發達,人們常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數小時,甚則通宵達旦,不知疲倦,這是極不可取的,應該有所節制,馳張有度。這些注意事項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則,或者無效果,或者有了效果不明顯。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