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田盡披“黃金甲” 內蒙古突泉縣2萬畝水稻喜豐收
“開鐮咯!”眼下,內蒙古突泉縣2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稻田里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掛滿禾桿,稻農們正搶抓農時和晴好天氣,組織收割機加緊收割,確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顆粒歸倉。
在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明星村稻田收割現場,水稻種植戶們正辛勤勞作,收割機開足馬力,在金色的稻浪中往返穿梭作業,層層水稻被卷入機械中,隨著“刷刷”的割稻聲,收割機所到之處稻桿整齊地倒下,切割、脫粒等工序一氣呵成,一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
“今年收成真是好,150畝水稻,畝產1200斤不成問題?!睎|杜爾基鎮明星村村民曲艷鳳說。
“農機收割太方便了,一畝成本只需要100多元,不僅省了很多人工勞力,大幅度提高了效率,還能減少水稻的破損率,保證糧食質量。我們村將積極助力農戶搶占好農時,全力以赴抓好水稻顆粒歸倉?!泵餍谴妩h支部書記宋慶林介紹說。
近年來,明星村還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積極探索庭院水稻發展模式,在方寸之地上“做文章”,讓小庭院成了增收“聚寶盆”,釋放出了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走進東杜爾基鎮明星村趙德福家,農家小院整潔有序,庭院金燦燦的稻子顆粒飽滿,稻香撲鼻。趙德福正在指揮水稻收割機在自家庭院收割水稻,豐收的喜悅躍上眉梢。
“小園子4畝地,能收入1萬多元,還采用稻魚共生的模式,提升了稻米的品質。主打綠色無污染,特別好銷售?!壁w德福說。
為了發揮明星田園綜合體的優勢,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明星村鼓勵農戶發展“稻漁共生”庭院水稻,從村“兩委”示范帶頭到合作社和大戶引領,再到散戶集中跟進,“三管齊下”,明星村127戶種上了庭院綠色無污染水稻,戶均增收3000元。
近年來,突泉縣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應用農業現代化新裝備新技術,實現了水稻規?;?、品牌化、科技化種植,提高了農田的種植效益。今年突泉縣水稻種植面積2萬畝,預計水稻總產量1.1萬噸以上。(曾令剛)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