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趙序茅――科普惠及社會
導讀: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的研究方向是物種多樣性保護。不同于實驗室工作,這項工作需要長時間待在野外觀察、記錄動物的種群、分布以及棲息地環境特征等,然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我需要時常深入野外。
近年來,我還積極投身科普事業,努力將最前沿的科學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2023年,我在甘肅蘭州、天水等地開展30余場公益講座,發表20余篇科普文章,出版3本科普圖書。
為何要像搞科研一樣對待科普?我深刻認識到,加強物種多樣性保護,需要更多人參與。我在調查黃河流域物種多樣性時發現,一些百姓因為缺乏相關科普知識,無意間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幫手”。我曾看到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將一只巴西龜放生到黃河里。可她并不知道,巴西龜原本是寵物龜,經由人類放生進入本地生態系統后,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而且巴西龜還與當地龜類競爭,降低當地龜類的多樣性。
通過科普工作,讓更多人意識到外來入侵物種帶給當地生態系統的危害,進而提高防范意識,正確引導放生行為,對物種多樣性保護意義重大。
科技創造生活,科普成就未來。今后幾年,我的科普重點是引導更多人科學認識、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和物種多樣性保護。同時,讓科普積極發揮社會服務的功能,促進人們更好地認識科學、理解科學、學習科學、愛上科學,讓科普的益處惠及更多人。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