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有更新需求的方向!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其中大規模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和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等話題成為了會上研究的重大議題之一。
其實把會議內容拆開來看,我們已然能夠看到高層指引的未來三大主線。
投資mdash;mdash;設備更新;
消費mdash;mdash;以舊換新;
外貿mdash;mdash;物流成本。
不少小伙伴對此也比較感興趣,希望能從中挖掘一些潛在的機會。那么今天的文章我們就綜合中金的研報,先從大體方向上看一看設備更新的行業機會:
以下正文
在過去,大家印象中投資端多數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地產投資、基礎建設等構成。但是時代變了,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投資方向開始指向設備更新。
那么自然,投資的主體也將逐漸變化,國有企業也將挑起大梁。最新方案中提到:設備更新主要涉及重點行業設備、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
說白了,其實主要還是圍繞制造業等領域的更新。
中金公司建議關注這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存在替換需求的老行業的設備更新。以及拉動具有長期前景的先進產能的設備擴張(新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
從更新需求總覽來看,中金預測船舶、煤機、軌交、機床等行業有迭代需求;叉車、注塑機、低空經濟、數據中心等有技術升級需求。
而工程機械、光伏設備下游嚴重過剩,估計一時半會還需要卷一陣子。

主要來看:
1.船舶:根據Clarkson,截至23年11月全球船隊平均年齡已經達到22.38年,船隊平均年齡自2013年以來持續提升且處于較高水平,拆船年齡一般在25-30年左右。新一輪更新周期有望來臨。
另據Vess Value在2022年初的統計,現役船隊中僅有21.7%的船舶符合EEDI和EEXI法規,預計也有望帶動替換需求。
2.煤機:煤機設備正常更新周期在10年左右,2009-2013年期間購買的煤機設備陸續在2019-2024年迎來更新周期。煤機設備更新替代在兩個變量下加速:一是煤炭的供給側改革;二是煤礦智能化改造。
得益于2016-2019年的煤炭供給側改革,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于2018年下半年增速開始轉正,落后煤炭小廠產能淘汰帶動設備競爭格局優化,帶動煤機設備的第一輪更新改造。2020年以后,煤礦智能化改造提速。根據2020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煤炭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大型煤炭基本實現智能化。
截至2022年底,國家能源、山東能源、陜煤、中煤智能化采煤滲透率41%、40%、66%、61%。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81處,滲透率62%。
3.軌交:軌交裝備采購與線路建設和客流量相關。疫情期間,客流量大幅受損,導致在線路正常建設的過程中,使用率降低使得動車組采購大幅減少。2023年客流量修復,帶動了動車組招標回暖。
當前較多機車處于超期服役狀態,而較高的負債率使用國鐵集團自19年起對資本開支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態度,修程修制改革等系列舉動延緩了動車組、機車維保和更新需求釋放。考慮政策鼓勵設備更換背景,關注集團后續采購動向。
4.機床:供給端優勝劣汰,需求端出海亮點延續。1)供給側:我們認為行業偏定制化,庫存產能不多,且優質龍頭集中度持續提升,盈利能力有明顯改善跡象;2)需求測:隨消費電子巨頭在東南亞建廠等,我們認為機床出海需求有望延續,疊加中國機床企業細分領域極致性價比,出海拉動力或延續等。
5.叉車: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數據,制造業和物流業在叉車下游應用占比約 75%,受制造業和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明顯。叉車鋰電化帶來產品變革,近幾年鋰電池應用推廣普及,鋰電化帶動輕量車增速明顯。
目前全球重型叉車電動化率為44.56%,我國該比例為28.63%。據測算,假設總銷量與二三類車銷量維持2022年水平,各車型單價、毛利率不變,根據測算,重式叉車電動化率每提升1%,行業規模平均增長約0.7%,毛利潤平均增長約1.0%,毛利率平均提升約0.05ppt。可見產品結構改善將帶來確定性的行業規模增長與盈利能力提升。預計若電動化率提升至49%,銷量同比提升70%,未來行業規模將近翻倍。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