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下的青春|胡錦華:一甲子的健康情緣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入腦入心入行,上海市委宣傳部機關團委、市科技團工委、市衛(wèi)生健康委團委聯合發(fā)起第三期“黨旗下的青春”初心尋訪。
活動走訪上海科技、衛(wèi)生、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老黨員、老干部、老專家,引領廣大青年在跨越年代的對話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老一輩的崢嶸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腳踏實地、善作善成,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共同奏響“青春心向黨,一起向未來”的澎湃和聲。
澎湃新聞將陸續(xù)推出第三期“黨旗下的青春”初心尋訪系列稿件,本篇聚焦六十余年始終如一堅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胡錦華。

胡錦華 本文均為受訪者供圖
胡錦華,男,1942年1月生,安徽績溪人。原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所長,WHO上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受聘兩屆上海市政府參事。曾參與創(chuàng)辦《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為中國衛(wèi)生科普報刊研究會創(chuàng)始會長,曾兼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健康教育協會會長、上海市控制吸煙協會會長。獲衛(wèi)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世界衛(wèi)生組織控煙貢獻獎等、上海市科普教育創(chuàng)新-科普貢獻獎一等獎等榮譽。
幾個月前熱播的電視劇《繁花》中,有這樣一幕:阿寶和他的朋友陶陶感染了甲型肝炎。此劇情并非虛構,而是有真實的歷史背景——1988年初,上海甲肝大流行,30萬人中招,罪魁禍首就是毛蚶。
在這場與病毒的“戰(zhàn)斗”中,時任上海市衛(wèi)生教育館館長胡錦華沖在了第一線,他通過《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頭版,向市民發(fā)出“不要生食毛蚶的警示”。
一晃又是數十年,胡錦華一直在從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60多年來,我始終沒挪過地方。我不改其樂,因為我知道,有一個主題始終不會改變——那就是人們對健康的不懈追求。”
在他看來,與其治好一個人的病,不如教會一群人懂得自我保健,從而少生病;不僅少生病、不生病,還要懂得幸福生活——這才是“健康教育”的價值。
迎戰(zhàn):從甲肝大流行到“非典”來襲
1959年9月,胡錦華畢業(yè)于上海醫(yī)學專科學校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在這所學校里,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理念,也為日后投身于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奠定了堅實基礎。
畢業(yè)后,胡錦華進入上海市衛(wèi)生教育館工作,自從踏進這方陣地,便結下了一甲子的“健教情緣”。
半個多世紀前,上海松江、金山、青浦屬于河網地區(qū),釘螺叢生,血吸蟲病流行。胡錦華迎來了衛(wèi)生知識陣地上的第一次“大戰(zhàn)”——要消滅血吸蟲,就得深入農村,就得用腳步去丈量預防醫(yī)學之路。
“去上海郊區(qū),別的不怕,最怕是蟲咬。去一次,馬上身上長出大小不一的紅塊,很快變成水泡,奇癢難忍, 要持續(xù)一個星期才會好。現在想想,這不是跳蚤就是螨蟲吧?”回憶起多年前的農村衛(wèi)生宣教,胡錦華想起了不少軼事趣聞。
他也感嘆道:“我?guī)缀踝弑榱松虾4笮〕擎?zhèn),現在再去看,真可謂‘天翻地覆,換了人間’, 完全沒有那個時候的情景了。”
1988年春天,藏匿在毛蚶中的肝炎病毒給上海人民帶來了一場疾病的突襲。短短一個月內,發(fā)病人數快速增長。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上海市的公共衛(wèi)生工作造成了嚴峻挑戰(zhàn)。面對著龐大的病例數和社會的恐慌,當時身為上海市衛(wèi)生教育館館長的胡錦華敏銳捕捉到“氣息”。在深入了解病情和傳播途徑后,他通過《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頭版向市民發(fā)出警示:為了你們的健康,請不要生食毛蚶。
在甲肝流行期間,由上海市衛(wèi)生教育館印制的230萬份預防肝炎傳單和35萬份“肝炎專刊”送到千家萬戶,3部自行攝制的電視片迅速播放。風口浪尖上,《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刊登的《肝炎病毒“擒拿”記》更是將晦澀難懂的流行病學知識轉變?yōu)橥ㄋ滓锥目破眨C實了毛蚶內藏有甲肝病毒的真相,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
1990年,上海市衛(wèi)生教育館更名為上海市健康教育所。胡錦華參加了中國第一個健康教育出國考察團,并將“健康教育”理念首次引進國門。
2003年,“非典”SARS來襲。一個月的時間里,胡錦華每天到上海電視臺做臨時主持人,為大家科普SARS防治知識。當時,上海市健康教育所開通的防治“非典”健康熱線每天都被“打爆”,開通僅一個月,該熱線的接聽量就突破了30萬人次。醫(yī)學專家、醫(yī)學生志愿者們的耐心解答,給市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情緣:一條健康熱線搭起“連心橋”
2006年12月8日,“上海12320”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正式開通。這條健康熱線,在政府和市民之間搭起“連心橋”,以多種咨詢方式、24小時全天候服務,時至今日持續(xù)發(fā)揮著作用。如今已80多歲的胡錦華,也仍致力于他所熱愛的健康教育工作,在許多學術論壇、科普書籍、出版文獻上,都有他的身影和名字。
胡錦華與年輕人交流
回憶起自己年輕的時候,他印象最深的一段經歷就是去衛(wèi)生干校學習。“那時衛(wèi)生干校在奉賢的海邊,我們住在茅草屋里面,喝的是帶著咸味的水,從早上6點一直忙到晚上7點,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書,還要插秧、干農活兒,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確實很辛苦。”他說,“但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腔熱情,一點兒不覺得苦,倒是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和技能。那個時候讀的書對我影響很深遠。”
“我喜歡看書,也建議年輕人多讀書。”在接受采訪時,胡錦華也對青年一代提出了自己的殷切期盼,“現在的年輕人們沒有我們那個時候的經歷了,面對的困難也不一樣了,如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人際關系等等,新的時代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相信你們可以將困難化解,交上讓自己滿意、讓時代滿意的優(yōu)秀答卷。”
隨便看看:
- [頭條]老牌學習機廠商讀書郎失速:2022年營收減少25%,利潤減少
- [頭條]一季度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503萬戶同比增長14.3%
- [頭條]伊利召開“ESG與社會價值論壇”,率行業(yè)之先發(fā)布《WISH2
- [頭條]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上篤定前行――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發(fā)
- [頭條]安徽以尖端科技聚產業(yè)動力
- [頭條]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
- [頭條]蜂群里的經濟學
- [頭條]外交部發(fā)言人就第76屆世界衛(wèi)生大會拒絕涉臺提案答記者問
- [頭條]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并網投產
- [頭條]上半年國家鐵路發(fā)送電煤7.77億噸 同比增長13.1%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