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書出版有規可依
編者按
2023年,多項語言文字相關規范標準等發布并實施,以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應用水平,比如,《漢語辭書出版規則》《漢字字體使用要求》《圖書編校質量差錯判定和計算方法》《四角號碼檢字法》《信息技術產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等。本刊特邀參與《漢語辭書出版規則》起草的專家撰文,介紹該標準制定的主要背景以及確立的出版原則、構成部件、條目要素等內容,幫助廣大讀者理解和應用相關標準。
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承前啟后,締造了層層積淀、根系相通的文明成果。辭書作為中華文化的濃縮和體現,構建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是中華文化發展成果的重要載體。歷代漢語辭書是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經久不衰的重要體現,對文化積累與文明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稜栄拧肥俏覈钤缱爰泜魑淖钟栐b的辭書;西漢揚雄的《方言》是在長安城街頭向各地人士調查方言異語而完成的,有“懸諸日月而不刊”之譽;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指出,文字是“經藝之本”“王政之始”;清代《康熙字典》“善兼美具,可奉為典常而不易者”,等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政府組織規劃下,《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等一系列漢語語文辭書編寫出版,改變了“大國家、小字典”的落后面貌。近年來,社會對辭書的需求不斷擴大,辭書品類日益增多。據中國辭書學會對近30年(1992―2022年)辭書市場的統計,全國出版辭書(包括漢語、民族語、外語和百科全書)共20819種,其中漢語語文辭書多達6463種。
辭書市場不斷發展并日益壯大,離不開國家對辭書編纂出版的引導、辭書產品對市場需求的響應以及辭書出版者市場意識的轉變。但是,辭書繁榮中也出現了一些質量隱患,需要行業通用標準來引導,建立共同秩序,保證出版質量,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幾年前,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研制完成了《辭書出版標準體系表》(CY/T 175―2019),并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該體系表是在總結辭書編纂實踐經驗和歸納業界對辭書標準化共性需求的基礎上研制而成的。體系表按照標準的作用將辭書出版相關標準分為基礎標準、類型標準、編排標準和質量標準4大類共26項。其中,《漢語辭書出版規則》(簡稱《規則》,該規則中的漢語辭書特指漢語語文辭書)是辭書出版體系表中的一項代表性類型標準。
2023年6月,《漢語辭書出版規則》率先研制完成并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兑巹t》分6個板塊,在吸收辭書編纂理論和提煉出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統一了紙質漢語辭書出版的必要術語,確立了漢語辭書出版的通用規則,規范了漢語辭書目錄、凡例、正文、索引、附錄等結構要素和條目應具備的要素。按照科學實用的原則,《規則》以提高漢語語文辭書出版質量水平、為編者和讀者提供便利為目標,充分滿足漢語語文辭書編纂出版的需求。
編輯出版家陳原曾指出:“字典詞典是記錄語言變異的工具,同時也是規范的工具。”漢語辭書是語言規范化的重要工具和載體,漢語辭書出版的規范化、標準化能夠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提供必要支撐。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提出,堅定不移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大民族地區、農村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力度,提高普及程度,提升普及質量,增強國民語言能力和語言文化素養。國家語言文字規范的宣傳、實施和落實往往要通過辭書出版來完成,廣大群眾要想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也主要靠辭書來實現??梢哉f,辭書對語言文字規范標準落實的情況,將直接影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
今年發布的《漢語辭書出版規則》對辭書的字詞收錄、注音、釋義等做出規范,以提高條目編纂質量,強化辭書的語言服務功能,從而引導廣大讀者學習和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規范化使用的程度。
例如,《規則》就字詞收錄規范指出:“現代漢語辭書中字頭或詞目應采用符合國家語言文字各項規范的字形詞形。古代漢語辭書、漢語方言辭書等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當的字形詞形。詞目如涉及科技術語的,應符合CY/T 119(按:即《學術出版規范:科學技術名詞》)的要求?!本妥⒁粢幏吨赋觯骸艾F代漢語辭書注音應以《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依據;如需分詞連寫、專有名詞拼音首字母大寫,應符合GB/T 16159(按:即《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規定?!本歪屃x規范提出:“辭書釋義的內容應科學準確,表述應通俗易懂,注意思想性、概括性、系統性、規范性。定義必須清楚明確,盡量避免循環釋義和以難釋易。同類條目釋義措辭應盡可能模式化,避免分歧。”“供學生或漢語水平較低的讀者使用的學習型辭書,還應注意釋義所用字詞的淺近和通俗性,盡量將釋義所用字詞控制在一定數量內?!?/p>
辭書編纂必須依循國家規范,同時也要睜大眼睛,注視著社會生活的變化和語言為適應社會變化而發生的變異。規范標準與語言實際相比,一般說來是相對滯后的,因此,在適當的情況下,辭書編纂在尊重語言事實的前提下也要敢于超越規范,使規范標準的出臺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提升規范標準決策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2021年10月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薄兑巹t》通過統一性、通用性等標準化方法,規定了漢語辭書結構要素、條目收錄原則、釋義要求、編排方法等技術內容,能夠促進不同出版機構在漢語辭書的編輯、加工過程中形成一致性操作,減少編輯過程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縮短出版周期,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出版效率。同時,《規則》建立的技術統一性也促使漢語辭書出版過程中形成統一的質量目標,減少漢語辭書出版過程中由不必要的多樣化造成的辭書內容、編排結構混亂等問題,有利于提高漢語辭書出版的整體質量水平。
中文走向世界,是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標志。新時代賦予中國辭書人新的使命,面對數字時代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更需要重視辭書出版標準的實施,瞄準社會需求,創新辭書服務形式,編纂更多更好的中文辭書以及其他各類辭書,為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作者:杜翔、李旗)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