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寧:“顏值”變“產值”,實現綠富美
天色微亮,江西省武寧縣楊洲鄉長坪溝護林點,護林員梅香福走在蜿蜒的山間小路,開始了當天的巡山工作。“巡山管護、護林防火、觀察森林病蟲害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向上一級網格長匯報。”談起每天的工作,梅香福如數家珍。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武寧縣的深山里,一群像梅香福一樣的生態護林員,在山路中堅毅前行,守護著這一城青綠。
一片林、一條河,鋪陳蒼翠底色,織就如畫武寧。武寧縣位于贛西北,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帶。境內有綿延起伏的幕阜山脈和雄奇俊秀的九嶺山脈,八百里修江在這里匯聚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廬山西海。特殊的自然稟賦,促成武寧走出一條生態發展道路。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綠水也是幸福。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近年來,武寧縣抓好生態環境建設,以山水資源的充分挖掘帶動全域環境的深刻轉變:2002年提出“生態立縣”發展戰略;2004年進行林權制度改革;2017年在全國首推“林長制”;2021年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這里的綠水青山,見證了武寧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描繪出一幅幅生態富民的新畫卷。
初冬時節,位于九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和5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廬山西海之間的林云山居民宿,藏于蔥郁間,恬靜又悠然。“這里真的太美了,有一種小隱于山林的感覺,很適合家庭、朋友聚會。”來自南昌的游客葉小玲說。
“我們民宿共有70多個床位,每逢節假日總是‘一房難求’,僅今年國慶假期就實現營收10余萬元。”林云山居老板劉輝笑著說道。
憑“顏值”出圈,武寧生態旅游風生水起,生態“顏值”正轉化為經濟“產值”。據悉,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武寧縣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8個、3A級鄉村旅游景點15個,全縣建有民宿150余家。2022年,全縣接待游客達11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97.3億元,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推動生態效益轉化,武寧縣還積極做好“水文章”。恒桂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工廠化養魚的企業,主要養殖鱸魚、鱖魚的魚苗及成魚,年產值3000萬元。“公司把修河的水引入水池,實現循環養殖,長出的魚品質高,很受市場歡迎。”公司創辦人王震說道。
恒桂只是武寧縣探索工廠化、智能化養魚的一個縮影。在武寧縣,僅工廠化養魚,產值就超過5億元。此外,“武寧鱘魚”俏銷歐美國家,“武寧棍子魚”成功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還有高山茶葉、油茶、水果、中藥材等等,全縣林下經濟年產值達19.8億元。
如今的武寧,正朝著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愿景闊步前行。 (本報記者劉婧宇)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