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花球形成分子機制揭示
5月27日,記者從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科研團隊揭示了花椰菜的演化歷程與花球形成的分子機制。這項成果填補了花椰菜高質量基因組研究的國際空白,讓全世界“讀懂”花椰菜基因密碼。相關論文日前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
花椰菜俗稱菜花,其膨大的花球富含抗癌活性物質與多種營養成分?;ㄒ嗽谖覈窍『笔卟耍N植面積很小,雜交品種依賴進口。
為突破花椰菜育種技術壁壘,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花椰菜育種團隊經過不懈攻關,相繼主持育成40余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改變了我國花椰菜優良雜交品種短缺和花椰菜生產落后的局面。盡管如此,我國花椰菜育種的基礎研究仍然薄弱,特別是基因組學研究嚴重滯后,缺乏對種群結構、馴化歷史、花球形成和重要農藝性狀調控機理的解析,制約了我國花椰菜新品種的選育進程。
此次研究中,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花椰菜育種團隊和該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農業基因組學團隊,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林濤團隊,歷經6年持續攻關,升級完善了花椰菜基因組。借助基因組大數據,科研人員鑒定出9個與花椰菜產量、品質、抗病蟲等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團隊依托涵蓋971個花椰菜品系及其近緣物種的變異組圖譜,將花椰菜分為5個亞群,詳細劃分花椰菜群體結構,解析花椰菜分步馴化歷程。
“讀懂”了花椰菜的基因密碼,未來科研人員可以培育出更優質、高產、抗病抗蟲的花椰菜新品種。國家花椰菜育種首席科學家、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孫德嶺表示,研究突破了花椰菜種質資源和功能基因匱乏的瓶頸,極大提升了花椰菜育種的精準性和效率,促進了我國花椰菜從傳統育種向分子育種的轉變。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