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
原標題:上海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科創“沃土”綻放產業“繁花”
累計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29項,參與研制“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國之重器,推動C919國產大飛機、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問世……近年來,上海科創成績斐然。
上海邁開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大步,聚焦建設“五個中心”、強化“四大功能”重要使命,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引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
“平均每70秒就有一輛整車下線”
上海的新質生產力“新”在哪兒?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搶占科技前沿,聚力攻堅、加速創新。
智能工廠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主陣地,上海正加快對智能工廠的探索,助推傳統制造產業向“新”而行。記者走進上海企業和科研機構發現,在新型研發機構,有組織的科研新模式不斷探索,高校和企業聯合向新技術發起挑戰,集成攻關核心關鍵技術;在傳統制造業,“智造”新動能催生出一項項技術革新,讓傳統企業迸發出新活力;在產業新空間,面向未來不斷拓展產業體系發展方向,加快培育產業增長新動能。
“創業零起步、高校零距離”,“大零號灣”因此得名。“大零號灣”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兩所985院校在內的多所高校,聚集了近10萬名在校師生、超13萬名科技人才,是上海“校區、園區、城區”三區聯動的實踐地。
專注研制新一代協作機器人的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大零號灣”起步并逐漸發展壯大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節卡機器人展廳內,記者看到多款協作機器人正在“各顯神通”。“節卡機器人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并順利實現技術、產品到市場的落地轉化,一方面得益于我們市場導向的技術研發機制、高效的研發體系,另一方面離不開上海對機器人產業的重視和‘大零號灣’的創新賦能。”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常莉表示,“大零號灣”環高校科創帶對公司核心人才建設提供了很大支持。
數字化賦能,在傳統的汽車制造業中也被廣泛應用。走進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臨港基地數字化工廠,就會被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作業景象所吸引。“在這里,平均每70秒就有一輛整車下線。”上汽乘用車臨港基地分黨委書記兼整車廠總監陳培鋒說,上汽乘用車聚焦臨港基地全業務鏈數字化運作,構建了“智工藝、智生產、智物流、智品質、智運營”的應用生態圈。
“每年創造一個世界第一”
當前,上海正以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為突破口,推動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即“三化轉型”),全面提升航運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
走進上海振華重工,數十臺五顏六色的“鋼鐵巨人”映入眼簾,這是岸橋。世界最大雙小車岸橋、世界首創大凈高比低姿態岸橋、最大的超大鵝頸式岸橋、規格最大的折臂大梁岸橋……在上海長興島的這家企業,其創新目標是“每年創造一個世界第一”。
這些名為“岸橋”的鋼鐵巨人,全名叫岸邊集裝箱起重機,是一種專門用于集裝箱碼頭對集裝箱船進行裝卸作業的設備。
近年來,振華重工加大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傳統碼頭的賦能。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建中告訴記者:“經過團隊多年的自主研發,振華集裝箱碼頭生產實時一體化管控系統ZPMC-TOS目前可以實現卸、裝、轉、運等所有環節的自動化工作,已在洋山深水港等多個碼頭投入運行,成為全球唯一能夠提供自動化碼頭全套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高端裝備的技術進步離不開基礎研究。距離振華重工幾公里之外,就有一個地方承擔著這樣的角色――上海交大長興海洋實驗室。
記者來此采訪時,實驗室的一角正在進行智能化焊接的實驗。“中國的造船量,無論訂單還是每年的完工量,都處于世界第一,但還有一些核心關鍵技術沒有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海洋裝備研究院執行院長翁震平說,這就是長興海洋實驗室的責任,“我們要和企業一起去攻關,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服務海洋經濟的發展和海洋強國的戰略”。
長三角科創走廊“含科量”不斷提高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來,區域創新策源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共同體活力奔涌。在新時達機器人工廠,智能高效的機器人“員工”正在將來自浙江溫州的軸承、浙江衢州的伺服電機、江蘇蘇州的諧波減速器等,精準集成為一臺“全長三角造”工業機器人,僅需12分鐘就能下線。這樣的“全長三角造”機器人,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已出貨近3200臺。
在上海的牽頭下,長三角地區的機器人產業集群協同發展,上下游企業“握指成拳”形成了一條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全長三角造”機器人的技術自主化率已達90%。
除了機器人產業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持續實現逆環境下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品牌。
G60,這本是一條穿越長三角地區的高速公路,現在又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企業和產業鏈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誕生和壯大,技術、人才、資本要素在這條走廊上迸發活力。上海松江的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正泰從一個小開關,到現在的行業龍頭企業和電氣系統集成商,在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都有產業布局,它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G60科創走廊建設的典型縮影。”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郭淑晴說。
2016年至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含科量”不斷提高: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111家,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高新技術企業4.42萬家,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00余家。
(記者 白至潔 裴龍翔)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