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度有望提升 游戲行業迎發展新機遇
● 本報記者 劉英杰
今年以來,游戲行業呈現穩定運行態勢,國內游戲市場恢復增長,手機游戲APP、微信小游戲月活躍用戶再創新高 。5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5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版號名單,此次共有96個游戲過審。政策端,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這是游戲行業首個未成年人消費管理和退費規范。
分析人士認為,2024年游戲行業穩中向好,收入實現同比小幅增長,行業進入常態化監管。臨近暑期,各大游戲公司積極布局,儲備新游上線節奏加快。下半年重點游戲上線有望提升行業景氣度和游戲市場收入增速。
供給持續向好
2024年一季度,中國游戲市場表現強勁,國產游戲在國內外均取得顯著成績。5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5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版號名單,共有96款國產游戲獲得版號審批,顯示出監管環境的積極變化。
“2024年前5個月版號發放數量為524款,對比去年同期的432款增長超過20%,版號穩中有增的發放趨勢有望延續,這將推動行業供給端持續向好。”中國銀河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岳錚表示。
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游戲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受集中上線的高品質新游帶動,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3029.64億元,同比增長13.95%。同期,全球游戲市場規模為1.18萬億元,同比增長6%。
從數據來看,中國游戲市場扭轉了2022年的頹勢,且復蘇程度強于全球游戲大盤。2024年2月,國內手機游戲APP、微信小游戲月活躍用戶突破前期天花板,并創出歷史新高。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3年7月,微信小游戲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6.66億戶的峰值后就持續走低,一度下降至4.88億戶。今年以來,微信小游戲月活躍用戶數量重拾上漲趨勢,并在2月創出7.55億戶的新高,相比2023年同期增長20.50%。
市場整體增長勢頭明顯,頭部游戲廠商新游發布節奏符合市場預期,A股上市游戲公司對流量競爭也在持續。浙商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陳磊認為,當前時間點游戲板塊已處于較好的左側投資機會,同時考慮到6月暑假檔即將來臨的重要催化,當前時間點應重點關注游戲板塊。
巨頭表現維持穩定
談及國內游戲市場,騰訊、網易是當之無愧的游戲巨頭。根據伽馬數據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在其發布的移動游戲流水測算榜前10款游戲中,騰訊游戲上榜6款,網易游戲上榜3款,米哈游憑借《崩壞:星穹鐵道》占據其中一個席位。
Choice數據顯示,2023年,騰訊本土市場游戲收入為1267億元,同比增長2%。騰訊手游收入約為1197.50億元,其中,2020年以前發布的老游戲收入約為919億元,同比下降1.20%;2020年發布的手游收入約為69億元,同比下降21.59%;2021年發行的手游收入約為125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2022-2023年發布的手游收入分別約為25億元、59.5億元。
5月21日,騰訊2D橫版格斗手游《地下城與勇士:起源》上線,表現亮眼。七麥數據顯示,該游戲上線至今一直穩居暢銷榜榜首,展現出爆款IP的強大號召力。在其新游戲表現亮眼的同時,騰訊老牌游戲基本盤保持穩定,2023年,騰訊旗下《王者榮耀》《和平精英》表現亮眼,前者收入約為500億元,同比增長8.70%,后者收入約為200億元。如此穩定的表現,也為騰訊游戲提供了打磨新游戲與培養潛在爆款游戲的寬松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游戲收入榜呈頭部壟斷,騰訊系游戲表現優異。2024年4月中國區APP Store iPhone端游戲收入榜單騰訊霸榜前三,腰部、尾部競爭激烈。收入榜單前三名依次是騰訊《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金鏟鏟之戰》。
與騰訊游戲不同,網易游戲在2023年表現搶眼,其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為815.65億元,同比增長9.39%,新游戲《蛋仔派對》《逆水寒》手游是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2024年,網易即將上線的多款新游戲也值得期待,包括《永劫無間》手游、《燕云十六聲》《零號任務》《天啟行動》等,業績增長有望得到延續。
“臨近暑期,各大游戲公司積極布局,關注儲備新游上線節奏。”太平洋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分析師鄭磊表示,“下半年重點游戲上線有望提升行業景氣度和游戲市場收入增速。”
萬聯證券TMT行業首席分析師夏清瑩表示,2024年游戲版號持續加碼發放,頭部廠商優質爆款新游持續推出。整體來看,游戲市場有望呈現增長趨勢。建議關注版號儲備豐富、研發能力較強、產品優質的頭部公司。
政策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5月28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該標準是游戲行業首個完整的消費管理規范,可用于未成年人游戲消費退費糾紛解決,也可為相關行政部門、司法機關提供參考。根據各自過錯情況,該標準明確劃分了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監護人等責任方的擔責比例。
《征求意見稿》顯示,如果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已經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而監護人幫助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限制,或監護人未充分履行監護職責,根據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況,建議過錯方承擔責任比例30%-70%,若重復進行多次過錯行為,可能承擔全部責任。
“隨著團標的出臺,相關方面在解決未成年人網游退費難問題時無疑會更具針對性,同時也將進一步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鞏固防沉迷成果,助力游戲行業健康發展。”夏清瑩認為。
西部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馮海星表示,該標準使解決未成年人退費問題“有據可依”,處理更加規范合理化,進一步鞏固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有助于游戲行業健康發展;同時二季度進入全年新游密集上線期,有望帶來增量變化。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