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通供應鏈堵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會同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印發《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引導制造業企業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以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指南》從加強企業供應鏈多維協同、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精益化、加快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健全企業綠色供應鏈體系、構建企業全球供應鏈網絡、提升企業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方面入手,有助于將宏觀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微觀紅利,推動制造業企業不斷提高競爭力。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供應鏈是企業經營循環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體,涉及企業內部人財物各類資源的優化調配和外部資源協同整合,可謂企業的“生命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和數實融合深入開展,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中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愈加凸顯。應當看到,目前國內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提升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提高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理念、完善標準制度體系建設就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指南》的出臺恰逢其時。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制造業強不強,關鍵要看制造業企業強不強。一條穩定性好、可靠性強、韌性足、效率高的優質供應鏈,能夠為企業做優做強注入澎湃動力。反之,如果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嚴重問題,就難以掌握市場主動權,隨時可能陷入“成長困境”。供應鏈管理能力關系企業成本和利潤,考驗著企業管理者的市場應對能力,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
從宏觀上看,我國經濟具有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制造業規模居世界首位,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毋庸置疑,我國具有提升制造業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的良好基礎。面對當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廣大制造業企業更要堅定信心,搶抓政策機遇,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導向,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針對供應鏈上的“堵點”“痛點”,精準施策加以解決,進一步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瑞慶 早報網供稿)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