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商用飛機首次加注SAF試飛成功
導讀:
本報記者 向炎濤
6月5日,加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生物航煤的國產大飛機C919經過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后,平穩降落在山東東營機場。同日,我國自主研發的ARJ21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完成了生物航煤試飛工作。
這是國產商用飛機首次加注生物航煤,試飛成功證明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有利于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為全球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本次商飛加注的生物航煤由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用俗稱“地溝油”的餐余廢油加工而成,采用的是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生產技術。用“地溝油”作為原料生產生物航煤,最大的難點在于地溝油含有大量的脂肪酸類化合物,其含氧量高,氧分子直接影響煉化裝置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為此,中國石化自主開發了專用催化劑和工藝,并在鎮海煉化建成我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該套生產裝置年加工能力為10萬噸,若滿負荷運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不僅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每年還能減排二氧化碳約8萬噸。此前,中國石化生產的生物航煤已應用于波音和空客部分機型。中國商飛公司于2022年起開始籌劃可持續航空燃料適航機型技術攻關、裝機驗證工作,于2024年成功獲得適航批準,本次試飛填補了國產生物航煤在國產機型上的空白。
未來,中國石化將繼續推動生物航煤等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研發和應用,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推動生物航煤全產業鏈的完善,帶動全產業鏈向綠色低碳轉型。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