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調控趨嚴 水泥供需關系何時改善
5月以來,受水泥成本上升及錯峰限產等多重因素帶動,多地水泥價格迎來上揚行情。中國水泥網數據顯示,5月末,全國P.O 42.5散裝水泥均價345.54元/噸,環比上漲5.29%;6月4日,該均價收漲至353.66元/噸。
政策層面,水泥行業正面臨新國標實施、產能調控趨嚴雙重挑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GB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強制性國家標準(下稱“新國標”)于6月1日開始實施。此外,國務院最新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強調,加強建材行業產能產量調控。到2025年底,全國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
“新國標的實施有望更好地保障水泥品質、提升全行業熟料產能利用率,加快推動行業出清及整合,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水泥行業資深人士說。
生產成本增加推漲價格
中國水泥網信息中心消息顯示,近期,東北三省、京津冀地區水泥企業大幅推漲水泥價格,最高上漲90元/噸;江西、云南地區水泥企業通知上調水泥價格20元―50元/噸。部分企業已發布調漲通知,執行情況有待觀察。
業內看來,本輪多地水泥價格上漲,主要原因包括:前期水泥價格已處于成本線,水泥企業提價減虧意愿較強;多數地區繼續開展錯峰生產措施,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此外,6月1日起執行的水泥新國標,提高了水泥生產成本。
“新國標實施后,絕大部分企業水泥生產成本肯定增加,從全國范圍來預估,大部分廠家噸水泥制造成本增加在10元―30元之間。”中國水泥網技術中心總監韓彥峰分析指出,具體增加成本的金額有多少,要因廠、因品種而定,根據各地的混合材價格和熟料制造成本不同會有較大的差異。
那么,為什么新國標執行后,水泥生產成本會增加?據悉,新國標對水泥強度提高、細度要求細化、組分規定細致以及規范混合材料使用種類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以保障水泥的品質和質量。
據韓彥峰介紹,新國標針對水泥組分有了強制性要求,對熟料+石膏配比都有強制性的最低要求,部分水泥企業需增加熟料摻加量來滿足新標準要求;并對部分水泥三天強度進行了提高,這也需通過提高熟料摻加量來滿足標準要求。
同時,新國標對組分中的成分進行了嚴格要求,以前部分地區使用的鋼渣、錳渣、鋰渣等廉價混合材資源不允許使用,必須更換為新國標允許使用的礦粉(礦渣)、粉煤灰、火山灰、石灰石等混合材。
但比起成本的增加,業內看來,新國標將組分作為出廠檢驗判定產品是否合格的明確要求,杜絕部分水泥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多用、亂用”混合材料的現象,將為促進水泥企業的規范生產,提升通用硅酸鹽水泥產品的標準化并保證產品質量奠定基礎。
“公司已按照GB175-2023版標準要求,提前下發關于做好新標準銜接有關的通知及應對措施指引,并提前按新標準開展水泥組分檢驗積累經驗數據,以確保向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某水泥頭部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天風證券研報指出,短期水泥價格漲勢仍有望延續,而漲價對頭部企業帶來的利潤空間將會更大。
產能產量調控整合加速
新國標實施有望緩解行業供給壓力。
天風證券直言,新國標的實施有望提升全行業熟料產能利用率,預計新標準實施后熟料使用量將不低于75%,較實施前至少提升10個百分點,預計帶動熟料需求量提升約2億噸,對應產能利用率提高11%。
此外,上海證券表示,企業為了滿足新國標的指標,需要進行相應生產成本的改造,中小企業面臨壓力較大,相應頭部企業生產制造高于新國標要求,新增改造成本較低,或將促進行業加速整合。
國務院最新印發的《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加強建材行業產能產量調控。加強建材行業產量監測預警,推動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到2025年底,全國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
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熟料產能(不含港臺地區)17.8億噸。但當前在/籌建產能依然龐大,在建熟料合計產能3862萬噸,籌建總產能7523萬噸。
這也意味著,水泥行業需要加大產能淘汰力度,并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限制不必要的新線建設,才能確保“2025年底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
“《行動方案》首次要求新建和改擴建項目能效達到標桿和環保A級,有利于遏制新增產能建設勢頭,推進產能結構調整。”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坤明說。
同時,在李坤明看來,《行動方案》首次提出“加強產量監測”。其意在摸清水泥企業真實產量數據,為水泥行業納入碳排放市場提供完整、準確的基礎數據支撐;同時,依據現有碳排放水平并通過錯峰生產常態化,嚴格調控水泥產量,倒逼企業通過提高能效、降低排放進行生產,營造節能、綠色、健康的行業生態環境。
“《行動方案》將為水泥行業納入碳排放市場提供完整、準確的基礎數據支撐,加快推進水泥行業納入碳排放市場進程。”前述水泥頭部上市公司亦表示。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