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奠基人張鈸院士蒞臨「玲瓏AI & 人藝術作品展」
2月27日,由玲瓏智用主辦策劃的「玲瓏AI & 人藝術作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圓滿落幕,此次畫展是美術與科技的歷史性跨界融合,展覽畫作全部由小程序:玲瓏AI工具生成,反響遠超預期,絡繹不絕的觀眾前來參觀欣賞。
在閉幕日當天,我們有幸迎來了尊貴的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張鈸院士及其夫人。玲瓏智用創始人周宇先生熱情陪同張鈸院士夫婦參觀展覽現場,共同品鑒畫作魅力,并分享了作品背后蘊含的AI技術與故事創意。
欣賞展覽期間,張鈸院士提到一個自己與AI的小故事:“前段時間我用AI繪畫畫一個人憤怒地踢開門揚長走出去的畫面。系統生成六張圖,其中三張還可以,剩下的都不可以用。”
張鈸院士認為,現在大模型生成的AI繪畫內容不良率還很高,這是因為大模型的內容生成是基于概率的方法,不好的內容不可避免。但是AI會讓創作的風格更豐富。AI內容算不上原創,但也不是完全模仿人類。因為它的學習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大量的學習所有人。這種學習和再創造的能力讓一些人感到恐懼,但其實大可不必。AI只是一個手段,就像電腦,只是AI更智能。AI不會完全取代人們,但它會迫使人們改變。
張鈸院士提到,AI對各行各業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尤其是生成智能,對互聯網高科技、金融、法律、廣告等這類白領職業的影響會較大,對農業、建筑等這類藍領工作的影響會相對較小。在AI時代,人人都要轉變思維,找到自己的位置,學會與AI共生。
正如張鈸院士所言,AI雖然在某些方面仍顯稚嫩,但它所帶來的創新與變革力量已然不可小覷。AI不僅是一個工具或手段,它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創造力量。無論我們身處哪個行業,都需要積極擁抱這一變革,學會與AI和諧共生。
此次「玲瓏AI & 人藝術作品展」,不僅向社會各界展示了玲瓏智用在AI與藝術融合領域的探索成果,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契機,讓我們得以審視人工智能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與價值。為期兩天的藝術展,吸引了新華社、CCTV央視新聞、環球日報、新浪網、36kr、虎嗅科技、中國人工智能網、投資界等超百家主流媒體參與報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AI將與人類攜手共進,書寫更加精彩的未來篇章。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