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上森林”
緬甸是一個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的美麗國度。這里有蒼莽的密林、巍峨的群山、蜿蜒的河流,處處都透露著大自然的樸拙,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
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qū),緬甸南部的紅樹林是一定要來看看的。與其他森林不同的是,緬甸的紅樹林是“水上森林”,行船穿行其間,不僅可以欣賞豐富的陸上動植物,還可以近距離觀察大量形態(tài)各異的水生生物。
緬甸最有名的紅樹林位于德林達依(Tanintharyi)地區(qū)的丹老(Myeik)群島上。由群島中的26個島嶼共同組成的蘭比海洋公園是緬甸唯一的國家級海洋生物公園,也是重要的鳥類保護區(qū)和東盟遺產。蘭比島是公園內最大的島嶼,也是這個公園的核心。
海洋公園里的紅樹林沿著河流和淡水水域生長,具有極高的生態(tài)價值。公園里記錄有63種紅樹林樹種,為許多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和魚類提供了家園。沿著海岸漫步,層層疊疊的獨特景致讓人沉醉其中,如果有幸偶遇“行蹤飄忽”的儒艮,那更是極大的幸運。
蘭比島上流淌著兩條“常年河”,一條名為“鱷魚河”,一條名為“旅游河”,二者都位于主島的西側。乘坐獨木舟,順流而下,哪怕只是看一看林中的野生動物,也足以被大自然感動。不過,也有所謂的“驚悚時刻”。想象一下,當你在被茂密叢林包圍的小溪里優(yōu)哉游哉地劃著槳,突然隱隱感覺到遠處有雙看不見的眼睛正在目不轉睛地凝視著你的一舉一動,一層細密的雞皮疙瘩頓時冒了出來。其實,很多深入大自然的探險客都有過類似感覺。不過,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危險,大多數(shù)時候,野生動物們并不會毫無緣由地發(fā)起攻擊,而“遙遙地凝視”多半只是發(fā)現(xiàn)了平時并不常見的“兩腳獸”,覺得新鮮,圍觀“吃瓜”而已。
徒步觀賞也是不錯的體驗。雖說森林里并沒有修建正規(guī)的小徑,但游客們可以跟著護林員深入?yún)擦郑蚴桥郎咸m比島的山頂,欣賞天與云、山與海融為一色的壯闊景色,將自己“沉入”大自然的包圍中。
在丹老群島上,生活著一個淳樸勇敢的民族“莫肯族”。數(shù)百名莫肯人生活在保護區(qū)內,主要聚居在一個名為Makyone Galet的漁村里。得益于當?shù)刎S富的自然資源,漁村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頗為繁榮,忙碌不停的漁民與溜溜達達的游客共同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其實,莫肯人本是土生土長的馬來人,在緬甸被稱為薩隆人。作為“海洋游牧民族”,幾個世紀以來,莫肯人一直生活在這里,靠捕魚為生。他們稱船為“科旁”,每條船就是一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會精心挑選制作科旁船的木材,精致一點的家庭還會用樹葉編織成床墊及衣柜。由于其文化傳統(tǒng)、生活方式與其他民族有很大不同,猶如現(xiàn)實版的《桃花源記》,很多酷愛小眾旅游的游客尤其鐘愛這里。盡管從基礎設施、旅游服務等方面看,這里完全無法和著名的普吉島和巴厘島相提并論,但不少專業(yè)旅游機構依舊對其贊賞有加。
如今,受制于人口增長、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氣候變化,蘭比海洋生物公園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從公園自身的角度上講,尋找保護與開發(fā)之間的平衡也是個不小的難題。
蘭比海洋生物公園游客中心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設有公園辦公室、一個用于教育活動和研討會的多功能廳以及服務于來訪研究人員及顧問的住宿設施。經(jīng)過不斷探索,如今的游客中心已經(jīng)成為環(huán)保人士與相關領域專家的聚集地,在普及自然資源保護知識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為促進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當?shù)卣€制定了生態(tài)旅游計劃,目的是在保護生態(tài)的同時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比如,2015年,有關部門啟動了一項全面培訓計劃,包括英語、導游培訓及手工藝品制作等,有關部門還專門制作了解說材料包,包括教育面板、導游手冊、折疊地圖等,并拍攝了紀錄片。
目前來看,這些舉措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成效,當?shù)赜慰蛿?shù)量、服務水平均有明顯提升。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這塊福地能夠在全球旅游業(yè)界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為當?shù)啬酥辆挼槿珖鴰砀叩闹扰c更大的吸引力。 (本文來源:經(jīng)濟日報 作者:李勛琦 尹 侖)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