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融合壯大村集體經濟
走進廣西梧州市河口村的城東食品廠,米粉香味撲面而來。河口村有百年米粉生產歷史,當地的水稻、山泉和獨特的傳統制作工藝,賦予河口村米粉彈、薄、滑、鮮等特點,深受市場歡迎。
通過深入挖掘傳承米粉文化,河口村加快打造集水稻種植、稻谷加工、米粉生產、產品入市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在新起的廠房大樓里,一條長達1680米的自動化米粉生產線已進入試機階段。負責人張石文告訴記者,這條生產線總投資1400多萬元,其中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投入248萬元,村集體每年能從廠里獲得固定分紅。
近年來,河口村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地理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以農文旅融合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河口都市農場是農文旅融合的又一個項目。冬日時分,河口都市農場的四季果園里果香四溢,草莓、圣女果、蜜瓜等無公害水果吸引許多游客和團建隊伍前來采摘。“除了給村集體分紅,果園每天還用工20人到70人。”果園負責人齊惠霞說。
河口都市農場通過“招商引資+政府配套基礎設施”的方式打造,盤活了700多戶農民的閑置土地,帶動周邊90%農戶在家門口就業,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約40萬元,帶動旅游綜合收入約1000萬元。
“為了聯農帶農,城東鎮引導河口村和企業按‘土地股+資產股+消費股’‘三股聯營’的方式開展合作,并實行‘3331’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了企業和村集體的積極性。”城東鎮黨委書記陳宏燕說。
“村集體通過土地、設施資產和消費拓展可獲得多重收入,這些收益按困難群眾幫扶、再投資、公共設施開支各占三成,文化事業開支占一成的比例分配,有了‘三股聯營’和‘3331’分配機制,村里發展集體經濟的干勁更足了。”河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冼桂明說。
此外,河口村還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引進企業建設農貿市場、食用菌種植基地、苗圃基地等項目,創造就業崗位100余個,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記者 童政)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