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經濟催生新產業和職業
誰能想到,“找貓找狗”也能成為職業。
在閑魚輸入相關關鍵詞,“專業尋寵團隊”“找貓找狗工作室”“全國上門尋寵服務”等商品,就都跳了出來,且大部分都很有自信,保證“找不到不收錢”。
瀏覽這些發帖信息可以發現,“寵物偵探”有的是資深養寵人,深諳寵物的習性;有的是成熟團隊,裝備齊全,互相配合;還有的是退休民警作指導或兼職,可以從實操的角度提供專業建議。交易雙方主要通過“閑魚同城找人”,確認交易意向后便迅速出動,爭分奪秒。這不禁讓人想起一首最近翻紅的兒歌:“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精明……”
這項服務對于寵物主人的重要性,作為曾經擁有一只小狗的我,深有體會。自從我大學畢業成為“北漂”,遠在南方、從來不養寵物的爸媽便養了一只小黑狗聊以慰藉,起名“小黑”。論輩分,我和它同輩,畢竟我爸是“小黑他爹”。
某一次,在遛狗時小黑走失,我爸一個五六十歲的健壯大叔,愣是沿著小城的護城河,走了好幾個來回,一路高喊“小黑”,花費數小時,才把小狗找了回來。當時我很慶幸,沒給小狗起名“黑黑”,不然我爸喊一路“嘿嘿嘿嘿”,怕是有些喘不上氣。
如果當時有“寵物偵探”,我爸怕是也想求助。在這個行行競爭激烈的時代,“寵物偵探”是專業的。看到一個真實案例:凌晨3點15分,上海的張女士在整個小區繞了4圈后,依然沒有看到陪伴了自己4年的金漸層“金豆”的身影。
在朋友建議下,她搜索“找貓”,搖來一個同城專業團隊,人員20分鐘到位,舉著強光手電,提著網兜、紅外線探測儀、無人機。確認人寵最后見面的樓層,根據腳印和路徑縮小搜尋范圍,層層排查,最終,“金豆”成功回家。
據閑魚工作人員介紹,近兩年平臺上“找貓找狗”搜索與交易量明顯提升,2024年開年至今僅半年時間,搜索量就同比上升375%,最高單月成交量超過6000單。
對很多養寵人來說,寵物不僅是動物,還是家人。不久前,“寵物能否上高鐵”的話題引發熱議,而深圳首條寵物巴士已經試運營。艾媒咨詢預計,2025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市場規模將達8114億元。人與寵物越來越親密,也催生了很多新的產業和職業。
專業的寵物學校、寵物醫院、寵物民宿,寵物巴士司機、寵物托管師、寵物美容師、寵物殯葬師,以及有點“玄學”色彩的寵物溝通師,據說能幫你聽懂那一聲聲“汪”和“喵”里表達了什么意思。代遛狗、上門鏟屎已經是常規需求,還出現了更“垂直”的職業――扮演帶寵物絕育的“壞人”。
寵物產業,創新的是業態,但歸根到底,其實源于人類自己的需求。主人看著“哈基米”們過得好,自己也獲得了愛與被愛的治愈感。當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在虛擬世界里完成,人們因為寵物回歸線下。而那些無法親自養一只寵物的年輕人,流連于貓咖狗咖,都懂那一把“擼”的“含金量”。
一些網友還分享了自家寵物帶來的出人意料的收獲。比如,在遛狗時認識了另一半,因為貓的串門和鄰居緩和了關系;更“可遇不可求”的,是自家寵物和老板家的“相親”成功……總之,因為種種原因而疏遠的現實人際關系,因為寵物而彌合。
爸媽住在一個2000年的老小區,卻也并不認識小區中太多人。自從有了“小黑”,他們清楚地知道,哪家的哈士奇咬斷了家里的樓梯木柱子,那只名叫“奧利奧”的邊牧又是多么聰明。鄰居們也并不知道我爸的姓名,但都會親切地問候遛狗時的他:“小黑來了呀!”一次,家里年久失修的淋浴房需要換一個五金配件,附近一家五金店老板看到我爸進店,說:“小黑是你家的吧!”配件型號已經太老,估計是看在小狗的面子,老板專門調貨,還打了個折。
去年,“小黑”已去“汪星”,但依然不時被爸媽在閑聊時提及。它十幾年來的種種“事跡”,成為我們一家人的溫暖回憶,就如同他們回憶我的童年。養寵物,也是養自己,在寵物身上,我們重新學習如何去交流,去信任、去愛。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