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圓夢向未來
10月28日晚,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閉幕式在浙江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一屆全面展現亞洲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的盛會畫上圓滿句號。
這些天,世界為頑強拼搏的運動員們加油歡呼。雖然身體殘缺,他們的心中卻綻放著美麗花朵;雖然生命曲折,他們的腳步卻始終追逐著夢想的方向。與賽場上的美麗綻放相輝映,新時代中國殘疾人的自強身影、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亮麗答卷,同樣美麗呈現。
精彩辦賽
踐行“陽光、和諧、自強、共享”的辦賽理念,遵循“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圍繞“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目標,杭州用熱情周到的服務禮遇四海賓朋,兌現了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
新的故事和傳奇,在杭州創造。亞殘運會是僅次于殘奧會的世界第二大殘疾人運動會。杭州亞殘運會,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共有44個國家(地區)近5200人參加,其中運動員3100多名;這也是歷屆亞殘運會中項目最多的一屆,共設22個大項、564個小項。
“殘疾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包容、共融和文化的交融。”亞殘奧委員會主席馬吉德?拉什德說,杭州讓亞洲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在最高水平的競技場上競技,運動員通過比賽展現出了自己的天賦、決心和力量。
2020年3月,杭州亞殘運會會徽“向前”、主題口號“心相約,夢閃耀”正式向全球發布。“會徽整體的視覺要素與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涌’在風格上保持一致,圖像傳達上又有明顯的亞殘運會特征。”會徽設計者、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陳正達說,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同一個賽場和賽道,同一個起點和終點,呈現出體育運動所有運動員的平等。
辦賽的核心在于場館。去年3月,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全部竣工并完成賽事功能驗收。杭州亞殘運會19個競賽場館中,僅有2個競賽場館是亞殘運會獨立使用,其余17個場館與亞運會共享,在亞運會比賽結束后順利進行轉換。
“不論是賽事場館還是亞殘運村,都讓運動員感到賓至如歸,亞殘運會期間,大家在杭州留下了美好回憶。”馬吉德?拉什德表示。
猶記得開幕式的精彩場景。在虛擬特效技術加持下,一棵昂然挺立的“金桂花樹”出現,點點金黃充盈全場,象征著殘疾人運動員超越自我、堅韌生長的精神,閃閃發光。手執亞殘奧委員會會旗穿過場地的8名中國殘疾人運動員中,有殘疾人乒乓球大滿貫得主,有連續五屆殘奧會冠軍,有中國首位殘奧會冠軍,也有世界紀錄創造者。他們代表著一代代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的開拓與突破。在接續奮斗中,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閉幕式演出同樣充滿溫暖與感動。以《惜別在今宵》《清茶敬遠行》《最憶是杭州》三個表演章節和《你最精彩》《清茶敬遠行》《你最難忘》三個短片講述,以“禮”“韻”“情”展現杭州記憶、中國心意和亞洲情誼。
當動聽的旋律再次奏響,唱片變換成色彩斑斕的世界,向人們送出美好祝福:心相約,夢閃耀;一起向未來,期待再相聚。
有愛無“礙”
亞殘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也是展現舉辦城市溫暖和友愛的窗口。杭州全方位優化城市無障礙環境,圍繞競賽場館、亞殘運村及分村、接待飯店與城市重要路段進行改造提升,努力為運動員和來賓打造無障礙環境。
“為更好服務殘疾人運動員,亞殘運會場館新增了無障礙坡道、輪椅席位等無障礙設施,我們24小時盯緊轉場期間場館的設備調整,對相關用電線路排布進行針對性優化。”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亞殘運會電力保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偉峰說,杭州亞殘運會持續一周,涉及保電場所129家,其中競賽場館19家,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以無“礙”助有愛。
位于杭州高新(濱江)區的奧體中心體育場,是亞殘運會開閉幕式和重要賽事的舉辦地。為確保實現功能完善、安全舒適的無障礙環境,場館共改造完成無障礙衛生間36個、無障礙廁位108個,并在每個無障礙衛生間安裝了中英文語音引導系統,幫助視覺障礙者快速找到設施位置;優化35臺無障礙電梯、5部無障礙樓梯與3處無障礙坡道,讓盲文按鍵觸手可及。
針對特殊群體辦事需求和特點,杭州高新區升級建成行政服務中心“無障礙專窗”,推出全門類、全流程代辦服務,讓辦事人獲得“專窗專人專辦”的暖心服務;專設低位服務臺,為行動不便人群配備愛心輪椅、拐杖、助聽器等設備。
“隨著亞殘運會的舉辦,杭州24萬名殘疾人感受著、體會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給他們帶來的便捷。”杭州市殘聯理事長楊英英說。
為了讓殘障人士出行有愛無“礙”,杭州提升城市道路75條段、盲道3000余公里、緣石坡道2.9萬處、城市人行天橋地道50座、無障礙公廁1600余座,實施老舊小區電梯改造1000臺,建成“紅色陣地”無障礙示范點260余處、公交站臺3500余處,推出300輛無障礙巡游出租車,打造了以西湖、良渚、運河等世界遺產為核心的5條無障礙旅游線路。
“有了這個無障礙花園,大家經常到這里開展各項戶外活動,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杭州市西湖區無障礙花園,一名盲人游客高興地說。
扶手護欄、盲文標識、智能語音提示……一處處用心設計的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創造安全、舒心的戶外活動場所。輕風吹過,一群視障跑步愛好者沿著步道跑來,盲人按摩師錢偉說,他們每周日早上會來這里跑步,“無障礙通道很安全,讓我們很安心”。
環境無礙,生活有愛。今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施行,作為我國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的專門性法律,這部法律為殘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楊英英認為,隨著專門性法律施行、亞殘運會效應持續顯現,無障礙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無障礙環境建設將取得更大成績。
多彩生活
“我們聽不見你的聲音,但很高興為您服務。”杭州市蕭山區新街街道新宜社區鄰里中心,藏著一家手語咖啡店。趙東芳是這家小店的店主。
吧臺前,身著綠色工作服的趙東芳身體微微前傾,用雙手將咖啡遞給顧客,并微笑著用手語比出“謝謝”,顧客也微曲雙手大拇指,學起了“謝謝”等簡單手語。雙方會心一笑,溫情善意和咖啡香氣一起,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看到亞殘運會賽場上堅持不懈的殘疾人運動員,趙東芳很受鼓舞,“人生如同賽場,都需要不屈服、不放棄的心態,經營咖啡館雖比不上為國爭光,但精神一脈相通”。
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才能讓他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收入、獲得認可,是我最開心的事。”在寧波市海曙區“燦益工坊”,聽力障礙人士李勤笑著說。工作臺四周分類碼放著鑰匙包、錢包等手工藝品,這些都是她新制作的訂單產品。海曙區殘聯在當地旅游景點南塘老街成立殘疾人文創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這為李勤帶來每月數千元的穩定收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陸續出臺。125.3萬名殘疾人被納入特困供養,1045.5萬名殘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兜底保障網越織越牢。114.6萬人次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1218萬人次殘疾人得到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殘疾人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
完善關愛服務體系,幫助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不斷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促進殘疾人充分就業;持續推進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殘疾人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堅持發展特殊教育,殘疾人受教育權益得到保障……
“這次亞殘運會火炬接力,杭州有60名殘疾人火炬手,還有近200名殘疾人藝術家、表演家、文創工匠參與了開閉幕式和亞殘運村各類歡迎儀式、文化展陳等活動,對他們來說這是閃光時刻,因此加倍珍惜。”楊英英表示,殘疾人奮力逐夢的場景,給這座城市留下了閃耀瞬間。
接下來,杭州將進一步推動殘疾人體育設施建設,做好亞殘運會場館的賽后利用,推動場館惠民政策進一步落地;積極舉辦殘疾人體育賽事和活動,常態化舉辦全市綜合性運動會、專項體育賽事等,以競技體育帶動群眾體育發展;加快殘疾人體育人才培養,為殘疾人體育健身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讓運動改變他們的生活。
向陽而生,逐夢前行。廣大殘疾人自信、自立、自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綻放精彩人生。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文 李 景 張 雪)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