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師:“望聞問切”辨真偽
一個印刷字體,一個針腳,一種材質……對鑒別師來說,商品的每處細節都暗藏玄機。“鑒別師除了經驗豐富,最重要的是‘較真’,不放過任何問題。哪怕只有一點點疑問,也要研究清楚。”在得物APP鑒別中心,鑒別師高楓手里舉著一件T恤告訴記者。
近幾年,隨著人們的消費理念不斷升級,電商平臺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物新選擇。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放心的在線商品,確保正品和品質,鑒別師應運而生。“選擇這個新職業以來,我所在的鑒別師團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制定各個消費品類的查驗鑒別標準,建立數字化查驗鑒別體系,參與起草行業標準。”高楓說,“一絲不茍做好自己的工作,讓消費者買到真貨、好貨,我從中收獲了滿足和快樂。”
細節決定眼力
從事鑒別師職業5年來,高楓鑒別的商品數量已超過10萬件。他畢業于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工程專業,經過不斷學習、實踐,從服裝面料、工藝到廠家、各級分銷商都了如指掌。即使如此,他依然嚴謹對待每一件商品。“通過‘望聞問切’鑒定商品真假、查驗品質,不能有絲毫懈怠。只要有一點懷疑,都要和其他人進行研究討論,并送到鑒別實驗室,用儀器查看對比面料纖維結構,驗證確認品質。”高楓說。
開展鑒別工作,苦練內功必不可少。研究批次變化、測試面料工藝、對比五金縫線……除了在實踐中探索,高楓也不斷更新著知識庫。“在服裝鑒別中,注重對比衣服的帽繩長度、LOGO繡花反面工藝等細節,能更全面地進行判斷,得出準確的鑒別結果,這都是在工作和學習中日積月累總結出的經驗。”高楓說。
在得物正品樣本庫,記者看到一款包,共擺放了107個。同樣的包,為什么買這么多?“這是采買團隊走遍德國、法國等近10個國家買到的同一款商品的107個版本,每一個版本都是我們鑒別研究的樣本。”高楓說。
高楓和團隊成員通過對這些樣品進行資料收集、檔案建立、樣本拆解、數據研究對比,為每件商品出具鑒別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從品牌歷史、LOGO演變,到商品結構、產品成分,再到商品手提袋、包裝盒等附件,各項細節的研究清晰記錄在案。商品的鑒別研究報告最終形成一條條具體的鑒別標準,成為鑒別師的實操準則。
“運動鞋、籃球、滑板、配飾、美妝,不管是哪種商品品類,價值幾何,只要用戶喜歡,我們就會做鑒別研究。”高楓告訴記者,每個消費品類、每個品牌需要不同的鑒別邏輯,都需要從0到1開展研究,逐個建立鑒別標準,為此,他們建起正品樣本庫,并持續新增迭代。目前,正品樣本庫包括10萬多個商品,覆蓋13個消費品類、1500多個品牌。
技術輔助檢測
在日常工作中,鑒別師經常會遇到商品僅通過外觀無法確認材質的情況,怎么辦?“我們將藥品、食品、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檢測方法應用到鑒別和研究工作中,通過新技術和高端設備解決實際問題。”高楓說。
有一次,在鑒別一塊手表時,高楓和團隊成員發現指針和表殼符合正品特征,但表盤刻度略有些差異。他們將手表送到另一位鑒別師那里交叉鑒別,得到了同樣的結論。為了確保結論準確,他們又將手表送至鑒別實驗室,通過X光透視儀、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內部結構,證實了他們的判斷――這塊表的指針和表殼零件都是真的,但卻是來自不同的兩塊表,所以這是一塊仿制組裝表,不是正品。
在高楓的實驗室里,傅里葉紅外光譜儀、顯微紅外光譜儀、高倍顯微鏡等高端設備一應俱全。“對手表、潮玩等商品,我們會通過‘透視’等方法實現無損鑒別;對羊絨衣服,我們會在高倍顯微鏡下放大500倍,觀測衣服的纖維結構,來輔助鑒別師給出結論。”高楓說。
行業的快速發展讓高楓感到驚喜。除了專業的實驗室外,人工智能也被創新應用于鑒別工作,與高楓成為“同事”。高楓告訴記者,結合鑒別研究形成的數據庫,建設人工智能輔助鑒別生產線,經過訓練、校準、驗證并形成一定規模后,可以輔助鑒別師開展多重交叉鑒別。
在高楓看來,鑒別師這份工作充滿挑戰,需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僅靠興趣是堅持不了太久的,要有足夠的細心耐心,樹立做專做精的信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拓展知識邊界,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鑒別師。”高楓說。 (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